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进选调生现状调查与对策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05-04浏览:2802下载178次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并号召“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是我国基层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关注新进选调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大城市的高校毕业,进入落后地区工作,巨大的环境落差很容易造成选调生群体的心理变化。如何帮助新进选调生减少落差感,加快适应融入基层工作,值得探讨。现以雅安市雨城区选调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探索。

一、 雨城区选调生大致情况

2009年雨城区保持每年招录9-10名选调生补充至全区19各乡镇(新区)工作。截止2014年4月,雅安市雨城区历年共接收选调生94名,其中党员人数92名,占97.8%,学生干部人数94名,达100%。经过组织培养,已有26名选调生走上领导岗位,占总人数27.7%,25名选调生进入省、市级部门工作,占总人数26.6%。

一般情况下,乡镇在接收新进选调生后都会安排在乡镇党政办工作。

二、选调生报考动机观分析与形成的问题

 选调生的生源为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或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据走访了解,选调生报考动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学优则仕”型。古人云:“学而优则仕”,鼓励有才干的人为国效力。而选调生的本质亦是如此,这类报新进选调生,往往都是学校学生干部,在学校是学习生活中的佼佼者,有的已经是校团组织中的“领导”,这类人往往有一定的理想抱负,希望能进入选调生平台,为国效力、服务基层、提升自己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类新进选调生的心理调整也是最被需要关注的,梦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干,若不调整好,极有可能容易将“满腔热情”转化为“满腔怨气”。这类选调生大约占80%。

    (二)“迫于就业”型。“选调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选调生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部分,选拔条件极其苛刻。但2010年前后选调生的报考条件逐步放宽,之前要求的“硬杠”党员身份,也于2012年放宽至团员均可。而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鼓励毕业生报考选调并为其作学生干部经历“证明”。由于选调生召考同企业招工、其他公职招录时间不冲突,所以很有一部分报考目的是迫于就业,而且所占比重相当大。这类选调生往往缺乏理想信念,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混日子,这类选调生大约占15%。

(三)“一不小心”型。有一部分新进选调生是稀里糊涂,一不小心进入选调生队伍的,对于选调生考试他们本抱着“练笔”或“考着玩”的状态。考选调生考试时,是为了之后的“省考”“国考”作准备,但是却考上了,由于选调生的招录工作是在全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进选调生现状调查与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