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系统三思三观大讨论活动发言稿汇编
人民至上,服务无限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思三观”讨论,实际就是要我们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做好为群众服务。
xx是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xx省首批省级中心镇。2010年12月,xx被列入xx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是xx县也是丽水市唯一一个入选的重点镇。2012年3月8日,成功列入全国第三批改革发展试点镇;4月27日,成为全国低丘缓坡综合试点开发丽水市核心区块。xx还是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其中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面临xx蓬勃发展的机遇,国土所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xx大发展中的资源支撑和保障作用。作为xx国土所的所长,我觉得,主要要做到“三个心”。
第一,交心。基础工作实不实,在于与群众关系深不深。深入基层,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关键在于“交心”。从焦裕禄的事迹中就可以看到,只要你对群众付出了真心实意,群众当十倍感恩铭记在心。我们当主动深入一线,主动了解民情,主动排忧解难。下班了,到群众家走走;空闲了,陪群众拉拉家常;遇办事了,给群众方方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从而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这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二,用心。要争当群众的服务员,用心服务。在接待办事群众时做到“一口清”,力求讲清、讲细,避免村民来回奔波、减少办事成本。对待来信来访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不推诿、不回避,耐心解释法规政策,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和不良现象。积极做好低丘缓坡、潜明库区移民、小城市培育、42省道的用地规划修编、宅基地调查摸底、两违调查、地质灾害防治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努力为将百姓相关的点滴之事做好、做实、做细,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及时化解矛盾,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理解。这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甘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服务意识和群众观点,就不可能付出真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群众问题纷繁复杂,工作条件艰苦。群众无小事,要着力解决村民最期盼、最渴望的建房用地难、维权难等问题,从小处着手,认真做好每次服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汇聚成xx的大发展。只有我们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这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就讲这些,讲得不对地方,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照镜子,正衣冠”,以三思正三观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开学习讨论。下面针对“三思、三观”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要求,立足本人自身工作,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
“三思三观”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习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一照问题,正一正党性,洗一洗灰尘,治一治弊病。通过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我认为,以“三思”正“三观”,重在以下几点:
第一,以群众基础为源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切实强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它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 基层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前沿哨所,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因此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尤为重要。作为基层所所长,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各项工作方案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工作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二是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和本领,以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思路与方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二,以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为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在工作中要做到:1、想群众之所想,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转变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力求向辖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谋群众之所求,切实加强辖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主动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工作,抓好执法监察,履行好地矿监管职能,为群众谋求科学的发展与规范的管理。3、帮群众之所需,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一是加强疏导,积极化解来信来访。二是尽全力破解村民建房审批难题。
第三,以务实、清廉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执政观
聚焦“四风”问题,通过“三思”,结合我所实际,发现几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思想上比较“松”、工作上比较“浅”、组织上比较“散”。追根溯源,产生这些现象的思想根源是在三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即:在“为了谁”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在“依靠谁”的问题上重视不到位、在“我是谁”的问题上定位不准确。下一步,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本,进一步认真查摆问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禁令”,解决“四风”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以“三思三观”作为强化学习的指导准绳,坚持“群众至上、群众第一”,将践行群众路线与开展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取得令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效。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之“三问三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阅读《之江新语》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重要论述,我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阶段安排群众路线“三问三思”大讨论活动因时适势,十分必要。现就“三问三思”谈谈自己个人想法。
一问发展为了什么?有人说发展=gdp,也有人说发展=经济+自然,还有人说发展=经济+自然+社会,再还有人说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我认为发展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感,为了 “处处要有好环境,人人要有好心情,家家要有好收入,个个要有好身体”。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看得到感受得到xx的科学发展呢?xx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要发展起来的问题,但这只能说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防止出现“幸福”的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幸福”,不能让老百姓有“被幸福”的感觉。在建设幸福xx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幸福为代价去发展,不能以发展为理由,让影响人民幸福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存在。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贫富不均等问题。人民群众是建设幸福社会的主体,那么发展也必然是为了人民。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xx的发展,提升幸福感,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例最有说服力。如我县前路乡西散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开展整治,将农民从山上破旧的土坯房搬迁到山下整洁明亮的集中安置点,建农民新村,居住条件大大改观,交通方便了,下田务农、进城务工也方便了。还有了像城里一样宽敞的广场、齐备的运动器材,让农民在劳动之余,有了娱乐的享受。这些,就是老百姓能明显感受到的幸福感,而且能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问靠什么发展?有人说xx的发展靠工业,也有人说xx的发展靠生态优势。我认为xx最大的实际是欠发达,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因此,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产业,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有什么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呢?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xx相对优势,制定实施“旅游全域化”、“工业园区化”、“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经济发展格局。在工业发展方面要充分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发展生态工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产业提升引领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农业、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茭白、杨梅、山茶油、食用菌等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要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开展休闲养生游,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
三问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走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答案肯定是走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反思过去中国的发展,过多地单纯追求gdp增长,消耗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严重破坏了支撑当代和后代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今后,我们地方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破坏下一代人发展的空间,倘若更大的发展是建立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发展不要也罢。因此,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城镇化之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面对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我们能不能适应,是摆在我们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普遍问题。就我科室而言,垦造耕地、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转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真正做好这些工作,如何更好的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今后我们在垦造耕地方面,要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做好项目规划选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要积极倾听群众要求,合理安排路渠配套设施;在农用地转用方面,积极做好部门、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积极深入各国土所、乡镇、村调研,做好项目立项前期工作。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办实事。
立足基层 服务基层 建设诗画xx
根据会议安排,让我作“三问三思”主题发言。下面,结合我们新建所的工作实际,以及我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把我自己一些初浅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
“三问三思”,结合工作实际,我想要以小见大,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提振精神、用心服务、力求实效,努力建设阳光国土资源所,为建设诗画xx、构建美丽幸福新新建作贡献。
那么, 如何以小见大呢?
一是要虚心倾听群众呼声。要想知道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距离远不远、分量重不重,首先要知道百姓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只有知道了群众所想、群众所急,才能真正为群众做好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多到群众中去,多听群众意见,从各个方面、渠道了解群众对我们真实的反映,工作做得好不好?服务有没有到位?有没有背离群众?得到了客观真实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改进工作,才能更好服务。
二是要用心办理群众事项。发展不是靠空想的,发展是要靠双手创造出来的。作为基层所,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便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我们不能让问题捆住我们的手脚,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迎难而上,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问题迎刃而解,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如在信访维稳工作,要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上,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落实和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上,努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做好了分内事,才能最大程度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是要严格工作管理机制。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上。一要完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让群众明明白白,减少人为因素。二要请群众监督。群众的事无小事,要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切实做到“群众有需求,我们有行动”。三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办事,坚持长效管理。要体会“在一个人面前失去原则,就会在千万人面前失去威信”的意义,做事要公平、公正。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抓手,理清思路,
国土系统三思三观大讨论活动发言稿汇编
本文2014-04-28 08:53:13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