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成因及对策
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皆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随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而产生的信访活动呈上升趋势,农民状告村官的信访案件逐渐增多,已严重影响我市的发展稳定。所以,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信访活动的特点
1、争夺政权型。有的人为了争夺基层的领导权,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抓住村干部工作中的失误,上访闹事,甚至为上访群众提供上访经费,搞封官许愿,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派别斗争型。台上台下相互告状,观点对立的双方相互告状,村中形成明显的两派,如果一方上访,另一方也必然上访,象翻烧饼似的,尤其在落选退岗村干部与现任班子之间表现尤为突出。
3、个人恩怨型。村干部与群众有私人恩怨,或村干部对群众曾经打击报复,群众因此怀恨在心,借机状告村干部,虽经信访、纪检等调查落实,但上访人拒不认可,直至把村干部告倒,不达目的不罢休。
4、结帮串联型。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一些人从自己的私利出发,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有些人盲从附和。有些人为得到个人目的,制造影响,使村与村,户与户相互串联,把事态扩大化,从而来解决个人问题,认为把事情闹得越大,领导越重视。
5、牵涉面广型。近年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财务、选举、计划生育、宅基地、农电改造、责任田划分、承包费、地缘地边、干部作风、涉法案件等多种问题混合在一起,时间跨度长,处理起来难度大,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群众与政府等诸多矛盾。
此外,农村上访还表现出规模大、情绪激烈、要求过高、滞留时间长、闹事倾向明显、对法律知识和党的政策不能全面把握与理解,却又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上访等特点。
二、产生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
1、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公开。主要表现在账目不全、手续不完备、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公款私用、假票入账、公款吃喝、坐收坐支、重大工程不经过招投标,致使村内经济债台高筑,集体财物严重亏空,有的村甚至几年或十几年不向群众公开账目,群众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一旦自身利益被触动,就会联合起来集体上访。
2、一些村干部素质差,处事不公,作风霸道。有的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不是凭党的政策,而是凭个人的好恶,不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对敢提意见的群众打击报复,有的带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多批多占宅基地,滥用职权、优亲厚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随意侵占群众利益,有的作风霸道,态度生硬,为完成工作任务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甚至是违法违纪的方式方法,直接侵占群众的合法权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激起群众不满,使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抵触对抗情绪,后遗症很大。
3、一些地方宗族、宗派势力之争日渐增多。有些村干部为了维护本家族或小团体利益,拉帮结派,相互拆台,争夺基层领导权,少数村宗族、派性复杂,盘根错节,台下告台上,下台告上台,翻烧饼,长期信访不止,有不少上访者存在明
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成因及对策
本文2005-08-24 12:16: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22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