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乡镇省级文化旅游古镇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14-04-10浏览:2311下载160次收藏

xxx镇在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中具有特殊性,其区位特殊(一脚踏南北)、自然环境特殊(镇域涉及黑河水源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陕西省级自然保护区)、人文资源特殊(老县城具有唯一性、太白山为“儒道佛”三教圣地)、产业特殊(门前屋后的小庄园经济)、人口分布特殊(地广人稀)。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城镇,规划应在城镇旅游服务功能、整体形象、品牌营销、开发模式等诸多方面寻求适合xxx发展实际的发展思路。不求实现突破,但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xxx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创新另一种精彩的可能。未来的xxx必将日久弥新、朝气蓬勃、精致多彩,xxx的明天将成为大秦岭地区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将丰富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发展寻求一种新的途径。  

一、规划范围、期限  

镇域规划范围:与镇行政区域范围一致,总面积822.4平方公里,作为分析论证、研究问题及产业布局时的基础范围,但在涉及旅游定位、设施衔接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时,则超越这一界限而适当扩展其关联影响范围。   

本次规划xxx镇区由老街区(原xxx镇区)和老县城(核心景区)两部分构成。  

老街区的规划范围东以镇区至姜家坪桥梁为界,西至“象鼻吸虹”景点,南以黑河右岸为界,北至镇政府和小学现状用地边界一线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32.8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8.06公顷。  

老县城的规划范围为:北至胥水河南岸,南至冠山脚下,西至厚老路东侧,东至老县城城墙东门外500米范围内。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8.4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7.93公顷。  

规划总用地总面积81.34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5.99公顷。   

规划期限:2013-2020年,分近、远期两个发展阶段。   

其中:基期为2013年  

近期为2013-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  

二、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  

xxx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西南部秦岭腹地,太白山脚下,黑河源头。位于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和周至、眉县、太白、洋县、佛坪五县的交汇处,有“一脚踏五县”之称。距离周至县城88公里,距西安市172公里,是西安市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山景区建制镇,属西安市地理位置最西端和最南端。  

2、交通区位  

xxx镇对外交通设施条件较差,镇域内无过境交通,仅有一条厚老路可通车,厚老路东接108国道,横穿xxx镇域,翻越秦岭梁,连接老街区和老县城,由于镇域内地貌复杂,地形阻隔严重,可达性严重受阻,阻碍城镇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老县城向西无对外可通车道路,也是导致xxx旅游发展闭塞的重要原因。  

3、旅游区位  

xxx镇位于秦岭生态旅游区(以秦岭为主体,以山水秦岭为代表,利用境内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多类型、高品位的自然山水旅游产品体系)内,向南与秦巴生态旅游区相邻,周边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主要有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台森林公园、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朱鹮自然保护区等,在旅游产品类型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但在具体核心文化载体上具有一定差异性。  

三、历史文化  

1、傥骆古道。  

傥骆古道北起周至骆峪口,南到洋县傥峪口,是古代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六条交通干道之一。该路于汉高祖年间开通。时通时断,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傥骆古道越过西老君岭后进入本规划区,经八斗河、大蟒河河谷,沿黑河向西至xxx,再向西南沿秋茅子沟越过秦岭梁进入老县城地区,然后沿湑水河谷至都督门,并由吊沟向西南方向出规划区进入洋县境内。  

现镇域内尚存有大量傥骆古道历史遗迹,如:姜家坪村北的栈道遗址(长22米)、桥湾坪栈道遗址(长60米)、佐家坪村六角子栈道遗址(长30米)、观音崖栈道遗址、沙梁子黑河桥遗址、老县城重修湑水河桥碑(系傥骆道遗物)等。  

2、古战场  

傥骆古道素为兵家必争的要道,因之也是有名的古战场。如三国时期,魏蜀攻战三次取傥骆道(即曹爽攻蜀、姜维进兵秦川、钟会攻汉中);东晋梁州刺史由此道出兵破后赵攻长安;唐中叶以后,每当京城长安危难,皇帝(如唐德宗、唐僖宗)也多取近便,由此路南逃;历史上多支起义军部队,如黄巢义军、闯王高迎祥、白莲教起义军、太平军(启王梁成富)等也均在这条路上进行过多次恶战,闯王高迎祥即在黑水峪中遇伏被杀。  

另外,1932年8月和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也曾先后由黑河流域经此路翻秦岭转战陕南。  

总之,傥骆古道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军事、地理、交通、考古、历史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文化与宗教  

《尚书·禹贡》中称太白山为惇物(即物产得天独厚之意);《汉书·地理志》中称太白山为太乙山(即“天宫紫微”之意);太白山名载于史书者,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即:“其山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名。或曰:初有金星坠圭峰西,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太白山。”隋唐以后一直沿称至今。唐代封太白山为神应公;宋代封太白山为明应公、福应王;元代祈封太白山为普济、惠民、灵应三王并“治铁为立”;清代封太白山为昭灵普润福应王,乾隆皇帝还钦颁御书匾额“金精灵泽”以志。  

千百年来,太白山的壮丽景色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启悟和灵感,积淀了浓重的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临其间,咏诵题留,写下了大量哙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白居易的名句:“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李白的名句:“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岑参的名句:“天晴睹山出,太白峰最高。”柳宗元撰写《祷雨碑纪》中的“太白山其源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其人以为神。”;苏东坡的“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的长诗;以及于右任先生在大太白海太白殿留下的“劳人欲了公家事,太白山头读道书。”的诗句墨宝等等。  

太白山是一座宗教名山,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老子庙、三河宫、上板寺、杨泗将军庙、铁甲神庙等。太白山也是一座佛教禅林,其代表寺院就是山上的平安寺和黑河峪口的仙游寺等。这些庙宇中的神像、雕刻、壁画、碑碣、楹联等,也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观赏价值。  

4、清代“佛坪厅城”  

“佛坪厅城”(或佛坪厅故城)建成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当时既是厅城,又是傥骆道上的驿站,据说最盛时人口逾两万(史载,厅城建立时,周至千余人移居该城)。1922年因匪患(厅城被劫,两任县长被杀)使这个存在近百年的厅城就此废弃。  

现“厅城”还遗存有部分城墙、城门以及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大监、佛庙、城隍庙、文庙等建筑基址。同时也保留有石塔、照壁、石雕、铁钟、佛像、大量碑石、焚纸塔、香炉、砖雕、古代民居等遗存。厅城东西长350米,南北长242米,周长1187米,面积约4~5万米2,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乡镇省级文化旅游古镇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