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群众满意,党才能满意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2013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从上到下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活动称得上是红红火火,成果显著。
可即便正当群众路线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也仍不得不再次的深刻反思自身,对开展至今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详尽透彻的总结、归纳,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疏理:我们的活动到底开展的怎么样?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大家对这些成果满意不满意?在这里我要说的大家,不只是我们这些搞活动的人,这其中包含了党员、干部、群众,最重要的是社会大众的态度,这也是我在这里所要着重说明的。正如活动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大费周章搞这些活动到底“为了谁”?“依靠谁”?重点是要搞清自己的立场,弄明白“我是谁”?
众所周知,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运动中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就十分敏锐,他强调了“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八年后,他又首次阐发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使其群众观点从早期的激进平民主义转向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群众观。直到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才有了对群众路线表述的基本定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里所说的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群众观点,才能确立更加明确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
从早期群众路线的基本确定我们不难看出,群众这一核心概念在我党制定大政方针的过程中,始终凸显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所以,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需要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群众工作,更加紧密的联系群众,时时刻刻心系群众,保证群众工作不放松、不懈怠。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除了在影视剧中,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老话,我们总说自己是从群众中来的,可是真正干工作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再到群众中去呢?还记得李瑞环同志的一句话:“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而且他们懂得感恩,你对他一分好,他对你百倍的热情。看过一部名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电影,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周总理亲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2014-04-02 10:36:29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