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局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认真践行群众路线 倾力建设民生财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己在坚持自学的同时,组织并参加了局机关的集体学习和中心组学习,通过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资料文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形成过程、重要地位、深刻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党性,启迪了思维,明确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总的体会和认识是,为民务实清廉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也是财政部门的政治使命和根本职责。为民是为政之本,务实是成事之道,清廉是立身之基,作为财政部门的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为民靠民的意识,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强化务实求实的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方向;必须强化廉政勤政的意识,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戒律之心,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倾力做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筹措工作,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和优质的财政服务。
一、突出民生民心,积极探索建设民生财政新的发展途径
民生,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能照出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财政部门一定要把民生这面镜子摆在中心位置,“照镜子、正衣冠”。真正了解群众最期盼什么,最不满意什么,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还应该做些什么,是不是为人民群众解了难题、办了实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最终都要让事实来检验,让群众来评判。对照民生这面镜子,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设民生财政新的发展途径,努力打造以民生财政为主导的现代财政。一是把握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支持经济发展不断增强财政实力,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扩大民生支出规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二是处理好量力而行与适度超前的关系。按照“普惠制、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坚持“早起步、迈稳步、不停步”的基本思路,从实际出发,从长远着眼,统筹谋划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重点解决好当前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未来发展作准确的判断分析,把握时代脉搏,系统规划、科学设计民生支出制度,使一些大范围、深层次、系统性的民生问题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投入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鼓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三是处理好增加财政投入和深化财政改革的关系。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既要靠增加投入,又要靠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切实增加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同时,针对民生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民生事业发展规律,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制度红利,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将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民生,造福全体人民。
二、注重求真务实,全面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
财政是政府理财的工具,是民生事业的重要保障,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保障能力上,把有限的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好低收入群众各项保障政策,加快推进涉及群众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汇聚民
财政局局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本文2014-03-31 09:43:06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