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系统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报告提纲
加快首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
——“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报告提纲
各位市民朋友、媒体记者:大家好
卫生计生都是重要的民生,是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以来,北京市卫生计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等卫生计生服务不断拓展,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同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首都卫生和计生现状
(一)首都人口与健康现状
201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14.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9.5%。户籍人口出生率9.72‰,居民标化死亡率6.13‰,人口自然增长率3.59‰。2000年以来,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10‰,属于超低生育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的年龄构成中, 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94.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9.2%(国际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对比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2013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51岁,常住居民孕产妇死亡率9.24/10万,婴儿死亡率为2.33‰,这些基本健康指标显示我市居民健康整体状况处于较高水平,总体水平处于发达国家前列。在北京,肿瘤和慢性病是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2013年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7.0%。
传染病发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2254例,报告发病率为155.87/10万,连续4年下降,较10年前下降了72.13/10万(下降了31.6%)。全市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首都卫生计生资源现状
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26家(不含15家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其中医疗机构9969家(含66家三级医疗机构、133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615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57家,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达110001张。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五年前增加了4.21%,床位总数增加了15.5%。全市卫生人员数(不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达26.3万人,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2.5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6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3.97人。
在基层卫生服务领域,全市拥有27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家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全国之首。16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覆盖全市每个区县,全市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1450名;计生专干8835名;计生宣传员70000多名。截止2012年底,全市计生协共有8937个会员单位、71607个会员小组、112万名会员,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立计生协1527个,会员近16万人。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社会卫生支出较快增加。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为1190.01亿元,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6.66%,为北京市有测算数据以来最高水平。2012年北京市人均卫生总费用5750.79元,人均筹资水平高于其他直辖市,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市每年各级投入计划生育经费共9个多亿,其中中央投入0.4亿、市本级投入3.7亿、区县级投入5亿。
社会卫生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2012年社会卫生支出增长速度达到29.82%,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50%,同样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提高,符合经济发达地区特性,该指标的改善反映出北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了以医疗保险筹资为主的社会筹资能力的提高。
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日趋合理。流向县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机构费用的比重继续上升,现已达到达7.87%、5.63%,而流向医院、门诊机构费用的比重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2012年,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中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26.92%、50.50%、22.58%。个人卫生支出增量明显下降,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且已经提前实现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低于25%的目标。更是提前实现了原国家卫生部提出的要在“十二五”末降到30%的目标。
(三) 首都卫生计生服务现状
1、服务供给量巨大,卫生资源高效运转。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外地的病人约占三分之一,一些重点专科医院外地病人所占比例高达70%至80%。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已经达到2.19亿人次,增长11.2%;出院人数达291.5万人次。增长8.24%。实际上,这几年服务量基本都是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全市66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几乎已经是满负荷运转,2013年的总诊疗人次达到8432.4万人次,平均每家医院每日诊疗人次数高达5000人,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增开了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除了要承担日常的诊疗工作外,还要承担诸如社区随访、疾病防控、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等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在急救资源方面,目前我市有120、999两家急救机构,急救车辆760辆,平均每日出车次数1800次,响应时间为什么分钟(呼叫到出车)。
2、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统筹推进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更好地统筹协调全市卫生工作,我市卫生领域成立了诸如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市政府牵头的议事协调机构,并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通过这些平台,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北京市卫生部门全力推进“两个分开,三个机制”,两个分开是管办和医药分开,三个机制是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调节机制和医疗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截至目前,“两个分开”逐步实现, “三个机制”初步建立。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批准通州潞河医院等6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立为三级医院。天坛医院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市口腔医院、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医科院整形医院等一批改造项目也正在实施中。在北京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形成了由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环五环医疗服务带,推动城市发展和人口疏解工作。
此外,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预约挂号试点,现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经全部实现114平台统一预约挂号,全市三级医院将门诊服务号源的82.0%提供给预约服务。挂号、检查、取药、收费实现一柜式和一卡通服务,门诊就医和住院流程简化;优质护理服务大力推进,工作标准细化,护理行为规范,全市51所三级医院(100%)、102所二级医院(100%)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大兴区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有力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在西城区试点开展全科医师执业方式改革试点,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到基层执业、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并以服务包形式向签约居民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四)首都卫生计生工作现状
以一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为例,说明北京市卫生计生服务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已经正式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孩子出生后,社区医生将对新生儿定期进行访视,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还会提供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健康指导。同时,免费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0-6岁学前儿童还可免费健康体检,而且这些服务逐步由户籍人口扩大到常住人口。截至2014年2月,全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共筛查398392名新生儿,参与率超过98%,极大减少听力残疾儿童发生;共有249.65万名0-6岁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了免费健康检查,共检出先心病2419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607人、听力损失约631人。
2011年,我市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9类重大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9类重大疾病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提高至70%。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将耐多药肺结核、甲亢、唇腭裂等6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并将上述15类重大疾病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住院的补偿比例提高到75%。
此外,北京市连续8年为儿童免费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共为124万名适龄儿童开展了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服务。目前全市青少年恒牙患龋状况维持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很低水平,12岁儿童龋齿患病率由2005年的26.4%降至2012年的20.5%,人均龋齿数由从1.41颗成功的控制至0.35颗(全国最低)。
2012年,北京市将本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基本项目扩大到11项,免除的检查费用提高到480元。对计划怀孕夫妇,按照每对夫妇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去年共为15221对夫妇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另外,2013年为农村地区开展长效节育群众免费健康体检项目15万人;在全市实施两癌检查项目,促进妇女健康水平提高,2011—2013年度全市完成两癌筛查近170万人,检出癌前病变及两癌2278例;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群体加大了帮扶力度,并继续开展针对“失独”家庭的“暖心计划”,投入保险费2449万元,为8781名“失独”家庭成员提供保障。
全面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宫内严重的出生缺陷儿,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6年15.78‰下降至2013年14.7‰。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工作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补助人数为30490例,补助经费1826.8365万元。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三年间共对137789名妇女发放了叶酸,北京市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2009年的1.2‰降到2013年的0.89‰。与叶酸增补相关的其它出生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也从 7.31‰下降到4.08 ‰。
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对计划怀孕夫妇,按照每对夫妇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投入经费2025万元,2013年共为15221对夫妇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继续开展为农村地区长效节育群众免费健康体检项目,每人体检费用135元,市财政投入2025万元, 2013年为15万人免费健康体检;投入经费400余万元,为新婚夫妇发放“婚育健康服务包”81570个。
关注老人健康。目前,我市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等服务。2009年以来,开展低保老人免费镶牙项目,全市已为8780名低保老人进行了免费口腔筛查,为其中3038名低保老人免费镶上了义齿,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连续7年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流感疫苗接种集中工作,2013年累计接种流感疫苗159万4338支。
针对目前对居民健康影响最大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自2012年启动了“阳光长城计划”慢性病防治行动,整合现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资源,建立了以健康知识传播为主的“首都e健康”网站。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阳光长城计划社区实践基地,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中遴选并确定覆盖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等14个慢病专业领域的100名北京市“阳光长城”慢病防治科普专家通过微博普及相关知识。在全市每个区县培养慢性病防治健康宣传志愿者1000名,在社区和家庭中发挥宣传指导作用。为推进慢性病早诊早治工作,我市每年对4.8万名40岁及以上北京市户籍人口进行脑卒中筛查和管理。同时,为慢性病患者培养家庭保健员。为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健康理念的提升,目前,全市已累计培养近15万名家庭保健员,让慢性病患者拥有一位24小时陪伴在身边的健康管理员。针对市民主要的健康问题,全市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九大健康行动,提出了“管住嘴,迈开腿”全民健身行动口号,在合理膳食行动中,创建健康食堂342个,推广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预防高血压活动中,推广低钠盐销售量由2007年362吨上升到2013年13820吨,低盐已被市民认可和接受。
为使到社区首诊的患者便捷享有二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42家二三级医院建立转诊预约关系。对到社区就诊并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的患者,社区医生与对口的二三级医院实施转诊预约,确保患者在3日内能够到二、三级医院相关门诊专科就诊,方便快捷。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提供转诊预约服务近4万人次。在社区推行了刷卡结算便民措施。在城六区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就诊缴费刷卡结算便民措施。目前,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六个城区的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现刷卡结算。其他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在积极推进中。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基层药品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在去年完成了本市基本药物目录的全面调整,基层医疗卫生用药范围由519种增加至699种,中标价格较现行采购价格下降了20%以上。
自2010年起,我市建立了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发布体系。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北京市人群健康状况(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的公布和解读激发了群众关心健康、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情,为了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全市组织专家制定了 “北京人健康指引”34条,指导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1000余位专家编写出版了《健康大百科》系列科普丛书;加强与各主流媒体合作机制,先后遴选出两批474名市级健康科普专家,推荐到各主流媒体,类似《养生堂》、《健康北京》这样的节目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建立了专栏;健康新闻和知识通过新媒体的微博、微信、手机短信也在年轻人群中广泛传播;科普专家到社区、农村巡讲深受欢迎。至此,形成了以科普专家为核心、主流媒体为先导的健康知识传播模式并实现了全市主流媒体全覆盖。
二、人口与健康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卫生计生工作与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距离北京世界城市的宏伟蓝图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人口管理的新局面
1、 生育管理的面临新形势
一是长期低生育水平,常住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10‰,属于超低生育水平。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常住人口少儿比例整体性下降,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增幅减缓。三是家庭规模持续缩减,“421”的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户的小型化、核心化使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养老和照料护理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四是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
2、&nbs
卫生计生系统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报告提纲
本文2014-03-27 09:55:37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022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