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组工干部第二批群众路线心得体会汇编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14-03-20浏览:2045下载238次收藏

 


自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实践活动文件精神,聆听中央党校专家授课,观看专题教育片“四风之害”、“生命线”等,使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必须消除“四风”,把自己摆进去,着力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端正学习态度,坚持每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思考,认真研读文件,分析文件,掌握文件的内涵,撰写读书笔记,参加讨论,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听取意见,积累知识与工作经验,沉下去,静下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其次,要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接到工作任务时,要尽力高效快速完成并努力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再次,在工作中要务实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新想法也不能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贯彻群众路线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我们的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我们工作的最好助推剂,所以我们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真正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在这次学习中我充分认识到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我认真对照标准,深入查找不足,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认真整改。

一是坚持学习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理论素养还比较浅,今后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精神状态的问题。对待工作热情度还不够,今后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和细节意识。

三是工作作风的问题。在工作中创新主动不足,今后要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创新工作。

总之,践行群众路线,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我们要自觉养成时时刻刻自查自纠的良好习惯,建立长效机制,时刻反省自己工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高效快捷;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纪律观念淡薄是否精神不振、干劲不足的表现;认真反省自己,不断洗涮错误缺点,勤动手多做事,从点滴小事做起,振奋精神,自我加压。努力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促工作,学习工作双丰收。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认真阅读教育材料,观看宣传教育片,学有所得。“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之害,世人皆知。看《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震动极大,三鹿之害遗患无穷,瓮安之殇,乌坎之痛决不能再重演。看《“四风”之害》心有所感,当播放到某贪官贪赃枉法的金银财物时,观者一片惊呼,我想,假若如此多的财物被双手奉上,妖娆的美女摇摆于前,我们的表现到底是眼珠子不动还是心不动?观看《生命线》震撼心灵,一座座丰碑屹立于世间,一个个楷模闪耀于身边,让我们十分感动,然而我们会不会十分感动之余,然后拒绝?

作为一个最普通的公务人员,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厦中最不起眼的一块砖,又是万千党员干部中骄傲的一员,既普通又特别。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反“四风”中,我们只有结合切身工作实际,才能实实在在的取得一些效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群众的负责。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用qq聊与工作无关的事,不看qq空间,不刷微博;做事认真一点,保证工作质量;办业务迅速一点,保证工作效率;接待群众耐心一点,保证工作效果;心情不好时,不迁怒于群众;群众来办事时,给予一个微笑;食堂吃饭时,吃多少打多少;打印文件材料时,尽量进行双面打印;不去高档场所,有钱可以捐助几个贫困学生;不到ktv等娱乐场所,有时间可以在家多看书;亲戚朋友来时,不用公款接待;工作日中午坚决不饮酒;到外办事时,不在外单位就餐,如有必要可吃工作餐;不和有钱人攀比,保持内心清静等等。我相信,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管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推己及人,“四风”之害便会不攻自破。

治行先制心,我们要能够主动抑制内心的不良欲望,主动防腐拒变,主动抵制“四风”。但是对于少部分心存不法,视群众如无物,不把群众放在心中,跟着“四风”跑的人,要为其“洗洗澡、治治病”,让其无处遁形,不让“四风”的雾霾,挡了群众的青天。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是根本,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通过学习,就如何做到“为民”,搞好服务群众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每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二、要了解群众的新需求

服务群众首先要知道群众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发生变化,如何了解他们的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方式上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交朋友,倾听他们“掏心窝”的话,了解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困难,感知他们的需求。在态度上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倾听他们的愿望、诉求、利益,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在言语上要言辞恳切,不能居高临下,要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讲话,学会用群众的话说群众的事,用群众的语解群众心中的结。走访群众绝不能偶尔一游、断断续续,随心情而定,为任务而行,那样也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需求,也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掌握服务群众的本领

服务群众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上,只有具备这种本领,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调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本领。过去有效的工作经验已不适应今天的发展。为此,我们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本领,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向人们群众学习。群众中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不多,但他们之中不乏“小诸葛”、“土专家”和能工巧匠,他们最贴近实际,点子多,办法新,思想活跃,往往不受旧的习惯思维的羁绊,不受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实践证明,干部不是万能的,许多难题到群众中去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许多困惑到群众中去就会豁然开朗。只要我们善于从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力量,就能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阅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同志的49段论述,强烈感受到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正如他所说:“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充分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觉得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好像有一条主线横穿,这条主线就是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就是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逐步展开的,其主要内容有:

一、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此习近平同志作了充分的论述。他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又说:“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要甘当人民的公仆。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告诫:“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认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保障公民的权权利。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深入群众

只有深入群众,才会了解群众,知晓群众的安危冷暖,也才会为群众排忧解难,因此深入群众是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习近平同志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都作了大量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认为深入群众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他在《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要求:“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下去调研,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调研不是光看好的”。“去了就不要兴师动众,做到既能轻车简从,又能深入一些地方”。

习近平同志认为深入群众就要与群众一块干,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

深入群众更要到贫困地区,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认为:“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就成了一句空话。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一系列文章和讲话中进行了充分论述。他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以及《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等,都强调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此后,《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阐述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次,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而工作?古时候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

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同时认为也是我们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他《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来进行,尤其要关注各方面困难群众。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要千方百计加以解,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四、为民服务作风要实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作风实,办实事,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一再强调的观点。他认为作风实是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证。他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实干新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我们要牢记在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对于务实的为民服务之风,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习近平仍然不忘为民服务的务实作风建设,他说:“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不能脱离群众

不能脱离群众,这是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根本保证。对此,习近平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作了精辟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不脱离群众,首先表现为清正廉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会议等讲话中和《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文章中都用一定的篇幅阐明腐败的危害、廉洁的重要、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措施,以及清正廉洁与保持党同人民群血肉联系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他还说:“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认为浪费是严重的脱离群众。他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批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习近平同志还认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他《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有些越贫穷的地方,还越要摆谱摆阔。有的人是什么钱都敢花、多少钱都敢用,财政经费敢拿来乱花,扶贫款项敢拿来挥霍!这样下去,群众怎么会没有意见呢?!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还怎么来巩固呢?!”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里,告诉我们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只有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时刻关注群众利益,才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万众一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基层的组工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要沉下身心,走到群众中去,始终做一名群众路线的忠实实践者。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话管用。

做好本职,服务群众。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为民服务的信念融入到血液中。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始终不忘群众的养育之恩,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为了群众。作为基层的组工干部,要始终把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组织工作资源和力量“释放”到为农民谋利之中,想群众之所需,办群众之所急,切实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农民群众中去。
  怀着一颗务实的心,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组工干部要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业绩追求。要做“潜艇”,不做“浮萍”,调查研究不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把调研报告写在田间地头,努力做到工作思路在农村一线找寻,典型在农村一线发掘,问题在农村一线解决,培养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答应了群众的事情、作出了承诺的事项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决不能半途而废、无果而终,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凝聚力。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让群众信得过。心中有敬畏,才能守得住底线。组工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要坚持公道正派,敢于坚持程序、原则和制度,严守纪律。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保持一种平常之心,胸襟坦荡,真诚待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一言一行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得过。

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真心实意当人民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如党代表工作室),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在这次学习中我充分认识到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只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诚服务群众,才能更好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认真思考、对照检查,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大举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危害极大,和我们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在全市上下“知任图进、知责思为、知德守正,为加速建设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期,作为市委组织部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也是xx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者中一份子,因此必须要比普通党员有更旺盛、更持久、更刻苦的学习精神;要更加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要更加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努力把上级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吃懂、吃透,不能简单的当“二传手”和“传声筒”;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理论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组工干部所需的业务技能、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以提高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树形象、改作风,作表率。作为组工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敢于让普通干部群众向自己看齐,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从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多干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认真查找思想上的不足、作风上的差距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抓住问题要害,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分析查摆出来的问题,带头进行整改落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细节决定成败,从点滴做起。“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当今,对一名党员干部最大的考验,往往不在政治方向,而是工作和生活之中的一点一滴。一些党员干部背离党的宗旨、丧失党性原则,往往都是从一些细小问题开始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事不常见,小事天天有,党员干部不是通过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做小事情来展示自己的党性。如果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不管你讲得多好听,也不会有人相信你的党性有多纯、觉悟有多高。组工干部应当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应从点滴中约束自我,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努力规范言行,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

组工干部第二批群众路线心得体会汇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