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杭州市xx区中医院院长xx,其貌不扬,一口绍兴话,普普通通。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为人正如其姓名:全心为病人的仁义大夫。只要接触过这个人,必定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杭州市首位骨科博士后
1991年9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的xx跨进了xx中医院的大门,成了骨伤科的一名临床医生。从这一天起,xx就开始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自觉实践着他的诺言:“对病人永远面带微笑。”
要永远以微笑面对病人,说说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为了实践这个诺言,xx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自费订阅了《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等十几种医学杂志。除了认真钻研业务外,xx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xx中医院送他到浙二医院进修。xx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位专家下班了,xx却不休息,又接下去跟上另一位专家,就这样连轴转地学呀学。浙二医院的老师专家们都说,他们带教过许多学生,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刻苦用功的。xx进修回来后,同事们发现他晚上经常“泡”在急诊室里。时间久了,同事们才明白,他“猫”在这儿,可不是来聊天闲逛的,而为了“寻找”更多的手术机会!大家不禁为他的良苦用心所深深折服,有急诊手术总是尽可能让他做。此后几年间,他又先后到美国、奥地利等地进修深造,当其他人忙着到处领略异国风情时,他却一头扎进医院里,跟着专家讨教,每次门诊或手术后,总是顾不上休息,及时地记笔记写体会。
专家培训加上这样无数次的磨练,使xx的业务有了很大的长进,并让他积极而又大胆地引进和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仅去年一年,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2篇,还在国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从2003年到2005年已连续三年获得xx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年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三等奖,2007年又获得省医药卫生创新三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xx区卫生系统获得的该类奖项之最。
这样的获奖频率在杭州地区骨科领域是不多见的。从学校毕业至今,xx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进修的脚步,2006年6月,他刚从浙大博士毕业,又被浙大录取,成为杭州市首位攻读骨科学的博士后,并于2007年1月被xx区政府授予“xx区名中医”,2010年成为“杭州市名中医”。这位年轻的博士后、xx中医院“名医馆”里的主任医师,已成为中医院当仁不让的一把“神刀”了。
病人信得过的一把“神刀”
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作后盾,xx在医学领域大胆实践着科技创新。一次,一位来自湖南的教师易新文的左右下肢和右前臂均被火车压伤,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其中左下肢小腿到膝关节毁损严重,右小腿至足部已经碾压变形,无法原位再植。xx认真分析病情后,大胆提出了当时全国仅两家医院做过的异位再植方案,及时将病人的右腿与左脚相接,保全了患者的一条腿。临浦人孔江芬患胸十一、十二椎体结核,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在许多省城大医院宣判其“死刑”后来到xx中医院求治。在xx的“神刀”下,患病20多年的孔江芬奇迹般地获得了新生,并能正常上班了。
安徽小伙子曹某,由于从小患有头晕、走路不稳的怪病,不仅没法读书,也无法工作,虽然已22岁,但还得靠父亲在外打工养着,小伙子心里异常痛苦,到过许多医院求诊,但医院就是不肯收下他这个病人。2006年12月,在父亲的陪伴下,小伙子慕名来到xx中医院找到xx医师。全医师检查后发现,小伙子患的是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全合并颈椎一、二关节脱位,伴脊髓严重压迫。齿状突是人体旋转中枢,手术风险极大,咽后壁很薄,留给医生的只有几个平方
中医院院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个人事迹
本文2014-03-09 08:56:28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84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