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稳定信访问题探析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信访问题探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访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且呈高发态势。仅从#县纪检监察系统受理的信访案件来看,2010年涉农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8.2%,2011年占48%,2012年占62.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设。
一、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信访问题
(一)土地问题。一是土地确权难引发上访。如**乡等乡镇大部分村滩涂多、荒地多,原来村民都不注重土地的权属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征占土地、外来客商承包种植经营,使土地有了较大增值,利益之争随之而来,加之村村之间地界划分不明确,导致村级土地之争,最终引发上访。二是征用土地引发上访。随着近几年高速公路、水库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占地补偿款、村集体工程卖土收入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一些村由于占地补偿款向农民发放不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农民不满引发上访。三是人地之争引发上访。有的村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政策理解有偏差,对土地不作调整,使已故、嫁出农户仍享受土地收益,而婚入农民和新生儿却得不到承包权,造成“有人无田、有田无人”现象,人地矛盾突出;四是宅基地纠纷引发上访。有些村在建房上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房屋地基高矮不一、房屋排水不畅,致使村貌没有大的改观,“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也造成村民因房屋问题闹得邻里不和,纠纷时有发生,因此,群众对村干部意见很大。
(二)村务、村财公开问题。近年来,因村务公开方面引发的群众信访问题仍占很大比例,不容忽视。2009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收到反映村务公开不透明、公开内容不全、公开不及时等方面问题31件,占涉农信访量的51.3%,2010年为34件,占涉农信访量的52%,2011年为17件、占涉农信访量的56.7%。通过走访座谈和现场检查,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各村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的目标要求,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形式单一,大部分村只通过公开栏进行公开,而且有的地点不适中,公开栏设在村边处,不便于群众浏览;三是公开内容不全、不明了。有的避重就轻,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不公布大额开支,有的只公开总费用,不公开明细。个别村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如土地开发租赁、修建村级公路、公益工程承发包、招待费等;四是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五是不注重社会效果。由于个别乡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只重形式,忽略效果,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换届问题。今年是农村“两委”班子换届年,通过调查发现,影响“两委”班子换届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宗族宗派势力影响换届选举。个别村在换届中竞选人会利用宗族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不正当拉票。或由本族“管事者”操纵选举,指定选出本族、本姓某人,使一些宗族大、家族大的当选,而一些门户小,作风正派,有能力的人却不能当选。二是新老班子矛盾尖锐影响换届。矛盾的形成,既有新老班子对本村发展思路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也有村干部存在为政不廉等问题的原因,还有退下来的老班子成员心里失衡的原因。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老班子告现任班子,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村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在换届选举中竞争激烈。尤其*县东部村庄,大部分村都有盐场、苇洼等,村集体收入可观,国家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村干部的权利逐步增强。加之,农业税已经全部取消,计划生育工作已经理顺,村干部感到头疼的事情越来越少,使基层组织权利的诱惑力更加凸显。又由于一些村干部工作作风粗暴、为政不廉,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参与村干部竞选,使换届选举变成了利益之争,矛盾异常激烈,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上访告状,成为不稳定因素。四是村两委任期短,对个别复杂村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四)村干部问题。个别村干部觉悟不高,政策性不强,私心较重,作风霸道,管理不公。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在处理与村民有关的各种事务,如宅基地分配、邻里矛盾调解时不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来处理问题,而是从个人利益、宗族和关系亲疏的角度出发,戴着有色眼镜处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欺压群众的现象。2、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有些村干部想的不是把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好,促进集体资产发展壮大,而是考虑自己用钱怎样不受约束、牵制和监督,在用人上表现为出纳、会计岗位安排自己的亲信,造成群众强烈不满。如一些村村班子调整后,会计也随着调换,加之交接工作监管不力,致使形成了“断断帐”、“包包帐”。有的村会计成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还有的与村干部共同作案。3、还有的个别村干部截留挪用集体资金、挥霍浪费、作风腐败、以权谋私等,群众反映强烈。
(五)村“两委”关系问题。个别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存在着不协调、“两张皮”等关系紧张现象,矛盾比较尖锐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支部书记想包办村务,村委会自治功能弱化。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由于历史形成的权威,党支部书记长期以来掌握村中的绝大部分权力。他们认为,“党是领导核心,村里的事我书记说了算”,把依法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当成摆设,村民自治难以落实。二是两委互不相让,关系紧张。在有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由两派人员把持,他们谁也不服谁,各定各的调,各唱各的戏,甚至是唱对台戏。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各收各的钱、各报各的帐,致使村务、财务管理混乱。而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则相互推诿,致使村政搁置。三是村委会主任强权,自谋其政。个别村非党员村委会主任靠家族宗派或黑势力当选后,对村务独自把持,不接受村党支部甚至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监督。
(六)财务管理问题。近年来,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村干部以权谋私及财务混乱的问题。但在部分乡镇、村还存在一些问题。1、村财乡代理服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设帐外帐,坐收坐支。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干部对村财乡代理服务制度认识不够,违背村财乡管制度,隐瞒收入不报乡镇“三资办”管理。2、村级财务支出不规范。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村级财务收支程序进行审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己收款、花钱,手中持有大量现金,长期不向会计报账,缺少村级理财小组的监督,造成了财务失控。3、村集体资产管理欠规范。一些村对集体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专设账目进行管理,使集体资产管理混乱,以致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及手续不规范,个别村干部乘机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信访问题探析
本文2014-03-05 09:16:14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801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