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调研组依法治国座谈会上的发言
市委书记在调研组依法治国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4年2月21日)
按照这次调研座谈的要求,我结合县域工作实际,从依法治市这个角度,谈一下不成熟的想法,供各位领导参考。
一、基本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显示了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县市也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多元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不少领域牵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来越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越来越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党委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依法治国落实到我们县市层面,就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市。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按照省和长春市的部署,结合县域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围绕依法决策,在市乡两级普遍成立法律顾问团,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与法律风险“双评估”;二是围绕依法行政,在两个省级开发区建立检察服务站,全程参与开发建设,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跟踪监管,随时提供法律服务,确保项目、资金、干部安全;我们在长春地区率先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局,将社会管理、政务公开、民生事业、应急处置等职能进行整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为推进依法行政搭建了新的平台。三是围绕法治宣传,在乡镇、街道、社区成立政法工作室,就地就近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组建了专业普法宣讲团和领导干部宣讲团,进行菜单式普法。通过这些探索和尝试,极大地提升了各级干部依法行政、执政,公正执法、司法的能力和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市进程。
二、主要问题
我们感到,推进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法律监督等方面,做出长期不懈地努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共同研究解决。
一是依法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作为县域,不仅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更主要的是需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的新问题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领域,不仅需要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出努力,更需要有更加健全有力的法律体系作保障支撑。但是从现实工作中我们感到,在处理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时,由于行政执法的力度不大,影响了社会管理的效果。比如,在棚户区改造中,绝大多数群众同意拆迁,只有少数几户拒绝拆迁,就会影响拆迁改造工程的推进。由于行政执法能力不足,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依法治市合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虽然
市委书记在调研组依法治国座谈会上的发言
本文2014-03-04 15:13:30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