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
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旅游局、县文化广播体育局:
xxx因山水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头曰畛。《山海经》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载,故而得名xxx。也有另一种解释,当代作家叶广芩经过考证后认为,“xxx”实际上是后来人以傥骆道在此相对的宽度命名的驿站。镇域内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尤其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xxx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近年来,xxx党委、政府以“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为发展战略,以“寓保护于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为工作理念,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进的路子,不断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关于开展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1]153号)精神,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为我镇符合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条件,现申报我镇为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一、基本情况
(一) 地理环境
地处秦岭腹地,太白脚下,黑河源头。位于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和周至、眉县、太白、洋县、佛坪五县的交汇处,有“一脚踏五县”之称。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山景区镇。属温带半温润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冷暖分明。早晚与中午温差大,低温多雨,年降水量为983.8mm,年平均气温5.4℃,夏季平均气温17℃,适宜于夏季旅游避暑度假。土壤类型以褐土和山地石渣土为主,适宜药用经济林木山茱萸的生长。
(二) 历史沿革
xxx1958年11月前属佛坪县管辖。1958年11月,佛坪县高炳区(辖xxx)划入周至县;1960年8月,xxx公社复归佛坪县管辖;1962年6月,xxx公社复归周至县管辖;1984年,将xxx公社改称xxx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xxx村,辖老县城村、钓鱼台村、花耳坪村、xxx村、姜家坪村、大蟒河村、殷家坪村7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2001年3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并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周至县xxx乡建制,设立xxx,xxx乡人民政府改称xxx人民政府,镇政府驻地和行政区域范围不变。2001年12月,将沙梁子乡撤销,并入xxx,辖老县城村、钓鱼台村、花耳坪村、xxx村、姜家坪村、大蟒河村、殷家坪村、三合村、八一村、同力村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
(三) 人口和地域规模
xxx下辖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691户,2771人。108国道和沙厚路纵横区域,各出村道路也修筑良好;群众多沿河靠路分散居住。是西安市面积最大(822.4km2,占周至县面积的28%)、海拔最高(平均海拔1500m,境内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m)、距市区最远(170km,距周至县城88km,距108国道25km)乘车沿108国道行至63公里处,沿沙厚公路行驶25公里即可到达。
(四)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积极培育,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着力营造生态型经济林。目前,全镇仅生态型经济林面积已逾万亩,是西安市最大的万亩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主渠道。
2、依托南太白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游产业项目,以发展“农家乐”经营户为载体,引领群众增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镇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78户,2010年旅游业收入达200万元。
二、文化景观现状
(一)文化遗产
1、傥骆道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这是唐代诗仙李白关于“傥骆
某乡镇关于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的报告
本文2014-01-14 22:01:03发表“申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556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