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典型事迹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4-01-14浏览:2334下载184次收藏


 xx,中共党员,1971年5月出生,1994年7月在xx工学院电气工程系毕业,就职于xx地区交通局工程处,2009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于2004年6月作为xx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受xx省委委派援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交通局,2008年返沧后,被安排到xx市交通局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工作至今。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战线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在工作中始终秉承吃苦、忍耐、团结、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坚持“履职尽责,廉洁高效”的xx交通精神,积极投身到“爱x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中,恪尽职守,创先争优,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任务,为xx交通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不辱使命,情洒阿里交通

2004年6月,我和唐山的王建忠、邢台的李春宝同志受xx省委组织部委派,作为xx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来到阿里地区交通局接受援藏任务,将我们人生中最璀璨的三年时光奉献在这里。

阿里,这一片3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地处偏远,气候恶劣,环境脆弱,当时的路况无法适应现代交通的要求,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看到这些,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更坚定了为雪域高原拼搏奉献的信念。

我们三个交通系统的援藏干部主要任务是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阿里地处高寒,地广人稀,几百公里一个乡镇是正常现象,当地的气候条件恶劣,交通土木工程施工期非常短,土方工程一般到10月中旬左右就不能再施工了。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面对人体生命极限的挑战。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平时走路还要慢半拍,稍微一快就上气不接下气,心脏“怦怦”地要跳出来,而我们还要经常翻山越岭,深入施工一线,一次次面临对人身体和意志的真正的严峻考验。

在困难面前,我们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继承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和阿里地区交通局工作人员一起,日夜奔波在施工现场一线,调整线形,优化设计,积极推进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加强现场管理,我们经常是自带干粮,边吃干粮边检查工作,有时没有住宿地点,我们就睡在沿线老乡的家里。最难受的就是遇到呼吸道之类的小病,本就胸闷气短的身体就更吃不消。那时候身上必备的常用药品是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和治疗感冒的消炎药,遇到胸闷气短的时候,一手数出十几粒丹参滴丸,填在嘴里,又继续工作。

三年的援藏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雪域高原特殊的环境,强健了我的体魄,磨练了我的意志,净化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素质,让我学会了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学会了在艰苦的工作、生活中去寻找快乐,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对待事业、对待人生。

回想三年的援藏生活,我可以自豪地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典型事迹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