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5-08-21浏览:2724下载120次收藏
    面对新的形势,##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应该怎么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加大技术创新、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但是本文主要试图结合##的特点,探讨##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一、##工业化的现状分析
  经过建国五十多年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包括建材、冶铸、机械、矿产品采选及加工、煤炭、电力、电子、轻纺服装、造纸、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2003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76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个,中型企业3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8.83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17.91亿元,增长1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8亿元,增长16.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37亿元,增长17.0%。那么,##工业化进程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当前我们需要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生产力水平、在全省全市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此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一判断直接关系到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的选择。 按照现在比较通行的理论观点,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有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两大类。根据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大致有以下几项指标:一是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世界银行有关专家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阶段为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为6470元,按汇率换算为美元781美元,对照标准,说明##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二是按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即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把工业化分为非工业化(20%以下)、正在工业化(20—40%)、半工业化(40—60%)、工业化阶段(60%以上)等四类。200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20.2%,也属工业化初期;三是按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两项指标是分别反映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衡量一国或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的指标。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7.6%和57.8%,比实现工业化要低于15%和20%的标准,分别高出22.6和37.8个百分点,说明##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四是按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该项指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2003年##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21.5%,比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60%以上的标准低38.5个百分点,说明##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综上述几项指标评判,我们可以粗略得出##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二、##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1.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的“新”与“工业化”的含义,##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工业化造就强国和富国,在世界所有国家中,谁能把自己国家的工业化推进得更为迅速,达到更高的水平,谁就可以走在世界前列。历史发展到今天,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了一个国家发达与不发达,强大与弱小,穷国和富国的基本标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无工不稳,无工不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从以上的分析看,##的工业化水平是非常低下的,还属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因此发展是##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工业现状和起点上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不能一味地去强调信息化,也不能一味地去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去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更不能机械地用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五句话”作为标准来衡量##现阶段的工业发展项目,不符合“五句话”要求的就一律砍掉。如果这样就不符合##的现状和实际。##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只要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发展。要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在发展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融合进这“五句话”的要求,走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动对接全省“三条战略通道”,把握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对外开放、山海协作、对内连接。根据##的地理位置和现状,以及京福、三泉等高速路网的建成和开工,主动对接“三条战略通道”,把##定位为“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是符合##实际的战略选择。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铺开,全国、全省统一市场的进一步形成,是##发展的又一新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新一轮创业,必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是世界市场的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