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林业局“星级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13-12-18浏览:2461下载233次收藏

柴河林业局施业区面积34.5万公顷,局址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其中局址社区8个、林场社区22个。柴河林业局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在总局民政局的关怀指导下,在林业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以“深化拓展、破解难题、创新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型”社区为载体,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依托,以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了以“五型”(即:规范型、服务型、文化型、富裕型、和谐型)为目标的现代新型社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创新管理,着力打造规划型社区  

    我们坚持把星级社区建设作为抓民生、谋发展、促和谐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谐工程,纳入社区大事实事强力推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精力上多投入、经济上多支持、工作上多关注、干部上多配强,促进了社区建设“五个转变”,即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单一行政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由林业局主导向社区居民自治转变,由社区一家抓向齐抓共管、社会参与转变,由粗放随意型管理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管理服务转变。一是建立“小街道、大社区、小机构、大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林区城镇居民“组织”属性逐渐弱化、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新形势,针对各社区改革传统的“上下一对一”的机构设置模式,按照城市化社区建设规范,我们重新定岗、定编、定职能,全员竞争上岗,交纳保证金,做到该专则专、能兼则兼,一专多能。街道办职能由原来的直接、具体管理变为宏观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人员由原来的18人减到12人。下辖的八个社区按科级单位建制,原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为每个社区选配了能力强、素质高、年纪轻的书记兼主任,3-5名职能大员和2名大学生,将原来各单位的社会职能和各类社会人员全部划归所属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使每个居民委由原来的平均400户增加到600户。目前退休工资、低保费、社会保障费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和缴纳。通过改革创新社区建设管理模式,既改变了过去社区管不着、单位管不好的现象,又使各单位减轻了社会负担,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还强化了社区职能,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减少了管理环节,理顺了条块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便了职工群众。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坚持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星级社区创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调研机制和考核推进机制,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星级社区》实施方案,与各社区、林场签订创建责任状,确保了创建工作与林业局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建立健全共驻共建机制。建立了由街道、社区、公安局、环卫处、辖区单位、派出所负责人、包片民警和居民群众代表参加的和谐社区建设联席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共同研究部署社区建设、服务等重要事项,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使创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奖罚机制。先后制定了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和谐社区与和谐居民委创建竞赛活动方案、考核细则、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对街道、社区、居民委各项工作、每个岗位健全了规章制度,层层签定责任状。建立了单位与社区、组织与群众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按月跟踪考核评比,与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选优挂钩,严格兑现奖罚,实现了社区管理方式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制定了《居民公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民情恳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实现社区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机制,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改变了过去不论大事小情不找街道和社区,直接找单位和林业局,上访不断,无法办公的局面。六是建立健全示范带动机制。实行“一居一品”、“一区一特色”,各社区立足优势,因地制宜,竞相开展“规范服务社区”、“现代文明社区”、“稳定和谐社区”、“党建富民社区”等特色创建和争先创优活动,做到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有力推动了社区建设。  

二、夯实基础,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加大了社区办公条件改善力度,林业局先后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八个社区办公设施、环境的标准化改造。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站,实现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效能化。加大了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在繁荣、友谊等五个社区,都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各社区均设立了健身休闲区、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民情调解室、警务室等服务场所。配齐了相关设施和活动用品,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二是健全服务网络。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了服务工作站,实施“三制”服务(预约制、延时制、代办制)和“三式”服务,即(保姆式、孵化式、快餐式)各居民委、小区、楼栋建立了服务联系点。做到工作机构、职责、服务内容、相关管理制度层层明确,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委和小区三级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覆盖面广、管理规范的服务工作网络。成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志愿者600人组成的6支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16个小区党支部,257个楼道党小组,服务辖区需要帮助的群体,制作了“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建立完善了服务与被服务电子信息档案,设立了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开设“四点半课堂”四个,解决了在职职工接孩子难的问题。指定商业服务网点12个,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一般事不出街道,大事有人帮,及时为民排忧解难。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在选好配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同时,注重抓好社区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建设。两年来先后组织社区干部到8个社区建设先进城市和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10次,轮训干部100余人次;制定出台了行风建设“十不准”规定,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挂牌上岗制”五项制度;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统一订做服装,着装上岗。大大提升了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四是实施服务工程。以“百项服务”进社区、“六比六看”活动为载体,在提供全面服务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四类弱势群体,重点实施“四大服务工程”:爱老敬老助老工程,结合辖区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空巢老人多、孤寡老人多、困难老人多的实际,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了街道、社区、居民委三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成立了“为老志愿者”服务队、专业服务队、老年服务队和四个社区老年协会。开办助老服务人员业务培训班600余人次,有120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开展有偿、低偿、无偿养老服务,对生活条件好又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实行专业化有偿服务;对生活较困难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由企业补贴或社会资助化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林业局“星级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