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落实=零
制度 + 不落实 = 零
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抓落实、见实效至关重要。加强单位管理工作,有了规章制度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把一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其实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长期工程,也是体现一个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风向标。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制度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具有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提高单位形象,才能保证党和政府的每项政策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才能保证我们的每项工作都取得实效,才能扎实有效地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首先谈谈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具体表现:目前,在很多单位、很多部门制度执行力不强是通病。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安排计划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二是制度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执行不到位,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制定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成效不大。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的因素: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制度执行的好坏,人是第一因素。一是缺乏责任心。有少数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存在着“浮”、“散”、“粗”、“虚”等问题,工作部署下去了,落实起来拖拖拉拉、无所作为、不求实效。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各取所需,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出了问题,找客观原因,唯独不主观上找原因。三是潜规则对制度执行力的负效应。制度执行中存在一个“破窗效 应”,即大楼上的一扇窗户被人打破,如不及时修理,就会有第二扇、第三扇被打破,受到潜规则的制约。四是制度的执行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制度的执行单位和部门,为了做好人、不得罪人、为今后个人在民主考评中多得赞成票和不干涉某些个人利益,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大打折扣,甚至对制度的执行采取不作为。五是制度的执行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抓制度的落实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 致使制度的执行不能快速下移。
(二)制度本身的因数:制度的制定到使用,应遵循这样一个闭环规则: 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度的补充完善、改进——制度的修订。一是有些基层单位,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导致制度
制度+不落实=零
本文2013-12-17 17:28:0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5393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