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今雁门战事多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13-12-14浏览:2613下载236次收藏

  

古今雁门战事多  

雁门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太行山山脉恒山山系的句注山上,属内长城重要关隘之一,是由西向东横贯恒山山脉的第二个关口。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没其间,故称雁门关。雁门关东有紫荆关、倒马关,西有宁武关、偏头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为南北交通要冲,史称“外壮云州(大同)之藩卫,内固并州(太原)之锁钥”,“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情况看,历史上从秦汉直到明朝,在句注、雁门一带较大的出塞、人塞、扼守、交战共有27次之多。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有过不少战斗。本文择其主要战事选登,以飨读者。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镇守雁门,成为雁门第一名将。当时李牧以雁门凭险据守,匈奴侵犯,不主动出战。赵王见李牧不出战,遂大怒,并撤了李牧的兵权。以后赵军多次出战,均被匈奴所败,赵王不得不重新委任李牧镇守雁门。李牧一边积极生产,一边严格训练军队,以计谋大败匈奴十几万,使匈奴十几年不敢进犯赵国。  

西汉时期,著名战将李广(李牧的后代),率一万多骑兵,多次沿雁门北击匈奴。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匈奴一见李广畏其勇敢,自动败退,所以匈奴称李广为“飞虎将军”、“飞将军”。司马迁在《史记》里赞扬李广忠贞爱国、英勇善战的品格:“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同样是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派韩王信(原韩国贵族)至代州,守雁门,管辖马邑(朔县)。公元前200年,匈奴南犯,韩王信不能坚守,放弃雁门,徒至马邑。秋冒顿单于(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又围马邑。韩不战,欲与匈奴求和,汉高祖发兵救之。韩怕高祖诛以马邑为质,投降匈奴,并与匈奴合击太原。匈奴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汉高祖率兵32万(多为步兵)击之。匈奴大败,退走。汉追至离石,匈奴又败。后匈奴复聚兵于雁门、娄烦等地,欲与汉再战,汉高祖闻之,挥戈北上,分迸合击,把匈奴赶出关外,汉乘胜追击,冒顿佯装败走,将汉高祖诱出雁门关,进至大同。冒顿主动撤离大同,用40万精骑伏围汉高祖于白登(大同东北20里,史称“白登之围”),先断其粮草,绝其后援,围困7天,然聚众攻之。汉高祖大败,沿游陀河经繁峙、代州至河北(传说汉高祖一气退至忻口,手扶胸口,张口笑了几声,感到稍微平静了些,由此得名忻口)。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又与匈奴合谋侵盗代州、雁门。汉朝大将前往击之,斯杀几回,重新夺回代州、雁门等地。从此,汉仍在长城进行防守。汉高祖怕匈奴再来扰乱,曾把宫室之女送于冒顿求和。几年后,右贤王(匈奴王,仅次于冒顿)又侵汉边。汉使大将霍去病(年22岁)、卫青与之战。霍率800 轻骑,自雁门、代州出,挥师塞上,直扑敌阵地,将敌驱出2000 里。50 年后(公元l30年),汉武帝修治雁门关。为防北胡南盗,重兵守城数年。      

隋朝时,公元605 年,隋炀帝杨广杀死其兄杨勇,立为太子,又杀死其父隋文帝,继位称帝。后大肆兴师动众,修建显仁宫、西苑、江都宫、汾阳宫(今山西汾阳),整年巡游其间,突厥首领始毕可汗因向隋求婚不允,于公元615年乘隋炀帝北游雁门都(雁门关古址)之际,率骑兵数十万将其围于雁门城,城中兵、民l5万人尽力死守。炀帝下诏募兵来援,并重赏战守及来援将士,始毕见隋各路援兵到来始解围出塞。   

唐朝时,公元617 年5 月,太原留守李渊接受其子李世民建议,于太原起兵。同年11月攻破隋朝京都长安。次年5月,建立李唐王朝,为唐高祖。公元618年,唐高祖为统一中国,出兵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古今雁门战事多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鞋缘下一篇:选调生征文:选调之光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