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级中国梦宣讲稿:凝心聚力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栏目:演讲稿发布:2013-11-27浏览:2201下载132次收藏

同志们:  

    下面,我以“凝心聚力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实现梦想的路径,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凝聚发展共识。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  

   

梦想非空谈,近在咫尺间。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需要,“中国梦”有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的三大特征。我们要明确开展此项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认识的升华。所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省内的发展形势,要认清“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大环境,从而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明确努力方向。  

2013年,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近5年,但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完全恢复,面临着金融危机后遗症等许多严峻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欧元区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持续低迷不振。2012年世界经济增幅仅为2.2%,不仅低于2011年2.7%的增长率,更是远低于2010年4%的增长水平。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仅为2.4%,欧洲国家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欧元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进一步加重及发展中国家的硬着陆,都会导致一场新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说“实现伟大中国梦”国际形势极为复杂。  

从国内形势来看,面对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国内的经济环境总体良好。“投资”这架马车活力彰显。“十二五”规划第一年我国进入了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消费”这架马车动力充沛。在扩大内需等政策刺激下,以及在居民消费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0.7 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8%,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这架马车持续疲软。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特别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低迷,对欧洲、日本贸易总额分别下降了3.7%和3.9%。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发严重,对我国的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制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之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人民币大幅升值,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但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以及与新兴国家贸易合作的加深,支撑了出口总量的增长,2012年全国出口总额为20.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对经济贡献率为-2.2%。虽然2012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并不表明对外贸易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它只具有统计概念,没有经济意义。2012年,三驾马车合力推进全国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51.9万亿元,(折合美元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8%。与美国、日本等发展经济体相比,我们的经济总量已占到美国gdp15.9万亿美元的54%,超过日本gdp5.9万亿美元的2629亿美元,日本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72%。同时,我们的经济增速还高出美国5.6个百分点、日本5.9个百分点。通过认真分析能够清晰认识到,要实现伟大中国梦,我们的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较好,发展基础也比较扎实。  

当前正值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阶段,在国家、省、州良好的发展大背景下,我们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要明确“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刻含义,要从发展入手,解决“实现伟大中国梦”黑龙章节的基础问题,就像“修房盖屋”一样,首先要打牢基础,开好头起好步。别让“实现伟大中国梦”变成“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变得“苍白无力”。  

十年发展历程。在黑龙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庇佑下,经济社会跨域发展,举手弹指间,黑龙发生沧桑巨变,地区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2的14.9亿元,年均增速保持了25.8%,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地方财政收入从200万元,增长到8949万元,年均速度保持了46.2%,增长了近4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027元,增加到4840元,年均增长16.8%。经济结构从39.2:13.1:47.7调整为10.7:71.7:17.6,黑龙发展实现大跨越。但在十年发展过程中,我们发展速度虽然较高,但是发展的层次却依旧较低,人均gdp从2656元增长到24425元,全国从9398元增长到38354元,全省从5890元增长到29579元,全州从5361元增长到22525元,但从这项指标来看,我们的差距就较为明显。我们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027元增加到4840元,全国从2476元增加到7917元,全省从1282元增加到7001元,全州从1311元增加到5770元,直至今日我们都与国家、省、州保持着3、2、1的差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国在十年间增加了5441元,全省增加了5719元,全州增加了4459元,而我县只增加了3813元,所以,我们的发展之路,差距之大,任务之重。  

筑梦需负重前行。从目前来看,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届时全国的生产总值将达到81万亿元,如果以14亿人口计算,人均gdp将达到5.7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8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3800元。对黑龙而言,那么发展速度和质量就尤为重要,三项指标每年必须保持12%、13%、8%的年均增长态势,到2020年才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去年,省委在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翻番,即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7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8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0600元、14000元。黑龙要与全省同步实现三个翻番,以上四项指标需保持15%、15%、9%、15%的增速。2017年,黑龙县gdp将达到30亿元(其中人均gdp将达到43780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将达到1.7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3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80元。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  

   

要实现伟大中国梦,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步伐,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劣势。审视县情,找准制约短板,把握发展优势。  

当前,我们主要面临以下劣势、短板: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虽实现了14.9亿元,同比增速位居全州第一。但是我们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依旧较低,仅占全州gdp的7%,位列全州第六。在四川省32个藏区县中,我县的经济总量排名位列第十,比排名第一的汶川少30亿元,gdp只占到其三分之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处于全州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落于全州后几位。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2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0.7:71.7:17.6,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发展呈大头娃娃之状,不协调、不合理、不科学。而工业经济中,水电工业比重占到了近九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5%,对财政收入贡献率高达58%。全县经济发展对水电工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毛尔盖电站打个喷嚏,就会对全县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一产方面,农业发展水平不高、速度较慢、效益低下,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土地贫瘠,生产粗放,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受限。三产方面,服务业发展迟缓、要素不健全,旅游带动能力较弱,未成规模、未成气候,热度不足、人气不旺,支柱产业的地位迟迟不能确立,旅游发展始终达不到富民、惠民要求。三次产业互动不足,工业反哺农业不够。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强、短板较多,木桶效应明显。所谓木桶效应就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ku)成,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所以,要想推动黑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木桶盛水量,我们就必须解决农业发展缓慢、旅游推进不力等短板问题。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一是生态资源两极分化。维古、西尔片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低、面积小,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芦花、知木林片区植被葱郁、覆盖率高,耕地肥沃,经济发展基础扎实。二是矿产资源单一。境内虽然拥有锰、铁、钨、水晶、硫磺等多种矿藏,仅有锰矿蕴藏较大,但品位较低,查明矿床16处,分布零散,呈线状布局,集中开采难度大。贵重金属矿产缺失,非金属矿产几乎为零。  

基础条件不优越。虽然黑龙地处全州腹心地带,但是由于交通原因,却不具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过境道路单一,等级不高,县内路网不完善,交通可进入性差,加之正在建设的成兰铁路,规划建设的汶九高速都离县而过,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严重制约。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较弱,农田灌溉设施滞后。电力输出线路单一,电网结构不完善,投产电站弃水严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  

 虽然我们有很多短板、劣势,但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怨天尤人,要看清自身发展优势,树立信心与决心。  

生态资源优势牢固。全县森林面积3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是岷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森林资源十分富集,至1998年的40年间,共向国家输送成品活立木1000万余立方米,目前仍有活立木蓄积3600万余立方米。境内野生动物达330余种,拥有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扭羊羚等。野生中药材丰富,盛产虫草、天麻、大黄等,山野菜、野果资源丰富,全青淀粉、银丝粉、核桃等土特产十分畅销。拥有11万亩无公害农业生产耕地,具有建立生态效益农业的优越条件。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为构建岷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  

水电资源优势突出。目前,全县投产电站总装机已达到113万千瓦,已完成85%以上水能资源开发,占到了全州投产电站装机的四分之一,水电大县地位基本确立。虽然可开发的水电资源仅剩20余万千瓦,但是水电工业已进入稳定增长、实现效益期,处于平稳壮大的发展阶段,只要水电工业高位运行,县域经济活力就会不断彰显。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梦幻冰山·多彩黑龙”正是对黑龙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境内拥有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达古冰山、卡龙沟、三奥雪山、八十里彩林、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风光秀美;红色文化渊源流长,红军长征翻越了黑龙境内三座大雪山,并三次进出黑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留下大量革命遗迹;藏民俗文化底蕴厚重,“卡斯达温”歌舞、“阿尔麦”多声部合唱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元素,为发展全域、全时、多元旅游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发展差异化旅游提供了资源保障。  

 发展政策优势凸显。我们拥有西部大开发、藏区跨越式发展、连片扶贫开发等民族、贫困地区优惠政策,我们还有加快灾区振兴和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特别是与周边县相比,我们还有国家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和省委领导联系帮扶等重要机遇。这些好的政策,都无疑为黑龙的项目争取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凝聚黑龙发展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实现伟大“中国梦”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指出我们当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伟大中国梦,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不懈的工作。对于黑龙而言,任务更是异常艰巨,唯有秉承“夙夜在公、披荆斩棘”的精神,“挽起裤腿,甩开膀子”、“大干、实干、快干”才能谱写中国梦的黑龙章节。  

当前,省委已经明确了提出三大发展战略,即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州委也明确了“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党建为基,团结为根”的工作思路和建设“畅通达哈、幸福达哈、魅力达哈、活力达哈、和谐达哈”要求,那么就黑龙而言,就是要围绕中央、省、州的指导思想,按照全县“着力提升一产,继续壮大二产,努力突破三产,增强经济实力,促进和谐发展”的思路,推进“高举旗帜,团结拼搏,加快发展,跨越追赶”进程,实现“产业致富梦”、“出行畅通梦”、“生活幸福梦”,让千千万万个群众梦,汇集成“美丽新黑龙的梦”,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  

第一,破除常规,实现“产业致富梦”  

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转型,一直以来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全县人民的执着追求,更是当前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在此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2012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现工业增加值9.24亿元,同比增长80.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49万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同比增长1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同比增长23.3%。  

黑龙发展水平、质量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传承“热情豪放、勤劳朴实、开拓进取”黑龙精神,齐心协力、超常备斗取得的硕果。要推进“产业致富梦”,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在推进三次产业发展方面,再添举措,以勤勉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务实推进工作。  

围绕“增收”二字,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在认识黑龙县情的时候,我经常提及这样一个观点,黑龙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既是地震灾区、又是贫困山区,我想在这四个区里面有这样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贫困山区”,我们之所以贫困,一方面,是由于黑龙区位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贫乏所致;另一方面,也是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所致。因为我们的农业产出并不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方面,并不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一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迟迟未能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李昌平常委在黑龙调研时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用“三个基本”形容当时甘孜的农业生产,即“果树基本不修剪,畜牧基本不改良,播种基本靠撒播”。这“三个基本”和我县很多村寨的农业生产情况极其相似。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推进社会主义农业改革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科学种田,科技优先”,这个八个字看似平淡却意义深远。  

多的不比较,大家就看看隔壁邻舍茂县,就能了解我县农业发展差距。茂县与黑龙一样,都是达哈州的传统农业县。但是近年来茂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例如,茂县的凤仪镇壳壳村。该村位于岷江河谷地区,海拔1550米,土地资源并不是十分富集,但是别人却成为干旱河谷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典范,走了一条“立体、效益”之路。它的林上经济,主要以青翠李为核心,打造标准化示范果园600亩。在林下方面,按季种植莴笋、番茄、白菜等蔬菜,实现了果蔬结合,一年四收。2012年,该村农田亩收入达到2.4万元,仅青脆李亩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第一季春莴笋亩收入0.4万元,第二季越夏番茄亩收入0.6万元,第三季秋白菜亩收入0.4万元。再有就是位于高半山的南新镇罗山村。该村是茂县的高半山村寨,在发展产业时,打造以红脆李为核心产品的高半山林果业。在发展红脆李时,该村注重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及时改良土壤、打枝修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级中国梦宣讲稿:凝心聚力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