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10-22浏览:2423下载291次收藏

   

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问题研究  

   

所谓网络虚拟社会,是指社会主体经由网络平台,在其中实施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虚拟一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描述,并非虚无或虚幻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一种既客观实在又虚拟变幻的社会形态。目前,我国网民5.13亿、手机用户9.9亿、微博用户已超3亿,居世界第一。对组织工作而言,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工作的运行环境,为当前组织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今后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虚拟社会给当前组织工作创设了积极有利条件  

(一)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扩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截至2011年年底,我们党共有8260.2万名党员,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对于拥有如此庞大体系的党组织而言,党建工作的宣传和党建信息的传递不仅是维持党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更是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以往党建工作大多通过文件、会议等方式传递信息,通过报告、报纸、广播、电视、谈话等方式传播意识形态,往往受时间、身份等因素限制,覆盖范围较小,承载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身份等限制,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无论身为农民还是工人,只要有学习意愿,就能够及时获取党建信息,扩大了党建信息的传播范围与党的意识形态的覆盖面。同时,网络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载体于一身的全新传播形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增强了党建工作信息的吸引力,提高了党员群众主动接收、吸纳信息的积极性,提升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二)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需要吸纳各种先进文化,倾听各种社会群体的声音。网络信息技术出现以前,党对经典理论思想的学习往往是单向的,党建理论更新的速度较慢。在信息时代,大容量、高速度、宽覆盖的网络平台几乎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优点,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知识的快速传播、共享与渗透。各级党组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感知社会发展、聆听群众呼声、汲取经典理论,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形成引领社会发展的党建思想,并使之突破时空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此外,各级党组织还可以借助网络的互动性,疏通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实现不同地域、各个阶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创、共享最新党建理论成果,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三)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改善和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在网络环境中,电子党务是一个开放交流、双向互动的动态联系网,改变了传统科层制体系由上而下、半封闭式的工作机制,减少了党建管理中存在的信息迟滞与信息不对称,使大量复杂的信息得以迅速、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处理,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反应速度、应急处理能力和组织效能。从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上看,以往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考核和监督主要依靠档案管理、组织谈话、集体学习等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观念不断弱化,运输条件持续改善,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和自主性日益加大,致使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教育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以往传统工作方式的局限和适应党员分布的新情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空间,夯实党的组织建设基础。  

二、网络虚拟社会给组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面临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标准优势已经在网络上取得了文化霸权地位,不可避免地使国内思想阵地受到西方国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导致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被削弱、被消解,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给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了挑战。从国内环境来看,网络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国内民族分裂、邪教势力等利用信息手段与国外反华势力勾结,开展非法的秘密行动,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制造反动言论蛊惑民心,使党的危机应对能力与执政地位的巩固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面临挑战。在高度开放的网络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主体与途径多元化的特点显著,信息筛选工作难度很大,致使一些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党的领导的信息以隐蔽的方式在网络中传播,这种与现有社会管理制度对立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与公信力。同时,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民主性与公众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民主、党务政务公开的关注与日俱增。但是,受到现有信息披露机制的约束,信息需求与信息披露之间失衡、政府信息封闭与公众信息饥渴之间失衡,造成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真相供给不足,大量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人们在难以获悉真相时往往对虚假信息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导致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正确、不理性的认识,对党和政府实行的各种政策、措施和相关做法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党风廉政建设与党纪严格执行面临挑战。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如果忽视基层与群众工作,就会在客观上疏远党与信息弱势群体的血肉联系,偏离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同时,受到网络匿名性与信息迅速传播特质的影响,往往无法及时追究相关错误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并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党的自身建设。此外,还可能出现部分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或信息资源优势,在网络上强化某些利益集团的声音,控制政治资源的分配以谋求私利,甚至利用网络进行隐蔽的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等违背党风党纪的行为。这些都对网络虚拟社会中党风廉政建设与党纪严格执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党员领导干部应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