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群众最满意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每天清晨,在樊城长征路上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位老人会摇着轮椅艰难地穿过车流,准时来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上班。老人胸椎以下高位截瘫,至今已经40多年。40多年里,他和疾病抗争,在轮椅上谱写了一首不屈的生命奉献之歌!
他,就是78岁的“群众最满意医生”、xx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之一的xx。
坎坷人生依旧抱负不改
1935年,xx出生在武汉市一个贫苦家庭。解放后,党和政府送xx上了初中,读中专,进大学。1964年,xx从xx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按他的成绩当时可以留校,但是年轻的xx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感激之情,积极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了xx。
一年以后,因为工作业绩突出,xx被组织上任命为副院长。正当风华正茂的xx劲头十足地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走路好像越来越没有力气了,连抬抬腿都变得有些困难了。医院派人送xx来到了武汉,确诊为患有第六至第九胸椎结核,造成椎管形成110度的弯曲,导致下肢不完全瘫痪!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着:“只能长期卧床,并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
拿着这张无情的判决书,xx欲哭无泪!要知道,这一年他刚刚37岁,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啊!
但xx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他想到中医院为了给自己治病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摸摸身上手术过的伤口,决定放弃治疗,他对妻子说:“就算瘫在椅子上,也一样能为国家作贡献!”
艰辛付出只为患者康健
多年来,xx一直拖着病体靠轮椅坚持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他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喝五磅水,以保证身体的需求,再在早餐时减少进食量,在七点半之前尽量排空。这些都是为了能坚持半日工作,减少病人的候诊时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内科人手少,xx是主要支柱之一,早上班、晚下班是常有的事情,一个上午要接待二三十个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考虑到xx的身体状况,实行了限号管理,但每天仍有不少病人慕名而来,他总是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经常拖延下班时间,为此家里人也常常抱怨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他却说:“做医生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6年来,医技精湛的xx在医院内外享有盛誉,慕名求医的患者常在他的诊室外排起长队,为了不让患者焦急,xx曾在墙上贴出“至亲好友,医院职工,请按序
中医医院群众最满意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本文2013-09-29 09:14:36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