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3-09-21浏览:2656下载141次收藏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今天这个机会,和青干班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信访知识。今天这堂课,我给自己定了八个字目标:“不求深奥、但求实用;不求精彩,但求真实”,希望我今天的讲课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有所帮助。首先作一个自我介绍,我是去年2月底,担任县委群众工作部常务副部长、信访局长,在过去的十五年当中,我先后担任过司法助理员、司法所长、下派村书记、办公室主任、综治办副主任、主任,尽管过去长期在基层做群众工作,但是到了信访局以后,仍然感到信访工作要比我想象地要复杂地多、难干地多。信访工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无休止性。只要社会矛盾存在,只要信访局机构存在,信访工作就永远没有终点。我跟朋友戏言“最喜欢周五的下午,最怕周日的晚上”。第二是,反复性。信访工作往往容易出现反复,像但家庙镇但德祥的信访案件,在全国、全省都有名望的案件,县乡花了巨大代价,签订了补偿协议和息诉罢访协议,可就在协议签订的第7天,撕毁协议,再次进京。第三,是被动性。《信访条例》规定信访局对信访事项没有处理权,只有受理权、交办权和督办权,就像医院的门诊部,各单位在我们那坐堂会诊,信访机关不能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职能,只能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办理机关,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因此,信访局不是信访事项的发生地,也不是信访事项的最终解决单位。我们的工作存在被动,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信访局决定不了信访量的大小。  

作为信访局长,我每天一上班,都会面临四个不知道的问题。哪四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会来什么人?二是不知道会来多少人?三是不知道会跟你说什么事?四是不知道让你什么时候走?下面,我围绕这四个不知道简单地谈一谈。首先,不知道会来什么人?信访局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平台和窗口,各行、各业,各部门,三教九流,五花北门,工农商学兵,甚至是党员干部都可以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去年机关离退休干部来到信访局要求提高离退休待遇。从年龄上讲,没有年龄界限,老中青皆有。与儿街镇有个老上访户,名叫杨先必,1924年出生,年届90岁,每天拄着拐棍,精神矍烁,雷打不动地到县政府上访,甚至到省政府上访,反映土改和土地二轮承包的问题。一些老上访户把上访当成精神寄托,得了“上访空虚症”,过去有个访户就说过,上访的时候,每天有镇上干部、村干部嘘寒问暖,现在不上访没人问了。在按照惯例,来上访的往往是本地、本辖区的群众,但是去年12月,来自全国外地的客商也跑到县政府上访。这些客商在网上看到一则招募广告,说霍山要在文庙广场玉石一条街举办“首届年货美食文化节”,纷纷带着自己的展品,开着车从外地赶来,最远的还有从内蒙、青海过来的。来了以后,就在准备卸货、搭台子,结果因为占道经营问题,与玉石一条街的商户发生纠纷。原来,这则招募广告为虚假广告,发布广告的广告公司,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未经公安局、旅游局、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审批,盗用旅游局的名义在自家的网站上发布虚假信息。这些商户来了之后,由于不能营业,造成损失,于是集体来到县政府上访,县委、县政府对事件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陈俊亲自安排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部长牵头协调处理,最终由“文化节”的组织者,县内一知名文化传播公司赔偿商户损失12万元,这些商户最终离开霍山。我建议青干班的学员们集中收看央视新闻调查《头号难题》,反映了浙江省嘉善县,一场因为征地拆迁引发的7年上访案件,主人翁熊海峰的大女儿熊世兰就是一名教师。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赋予外国人上访的权利。2009年,52岁的美国人贺山缪,在北京经营了一家“西部牛仔餐吧”,为了能拿到被拆掉的餐厅的合理补偿,3次到朝阳区信访办,3次国务院信访办,4次最高人民法院,还试图到中南海去见温总。最后,他得出了结论,在中国,法律还是靠人、靠关系。所以,信访部门工作经常会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二,不知道会来多少人?来访的人群当中,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也可能几个、十几个人,几十个甚至百人以上。像身份相同、利益相同的群体来访反映问题的,越战老兵、老公路养护工、老农电工、政府机构改革被辞退人员,还有阶段性工作中的上访群体。2012年征地拆迁过程中,原造纸厂职工一百多人,没地方接待,安排在政府礼堂;迎驾大道升级改造过程中,沿途商户几十人,集体来访反映修路设计规划不合理,影响生意的问题。今年4月,佛子岭、磨子潭水库网箱拆除过程中,反映补偿标准低以及后期生活出路问题,来县上访的达到150人,到省的至少有80人。还有,今年6.24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这5人分别是衡山镇顺河街村五个村民组的,其亲属挨家挨户磕头求他们来上访,结果来了200多人。第三,不知道会跟你说什么事?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的类型很广泛,俗话说信访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大到方针政策,小到柴米油盐。往大了说,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退役士兵安置等反映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往小了说,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上个月隔壁邻居喝喜酒放个鞭炮,他也来上访。出租车司机言:信访部门什么事情都管,什么事情都搞不成!举例:上周县委书记陈俊亲自接待一批来访群众,新城小学一个老师,向本校20多个老师借款97万元,然后高息放贷给其他人,结果血本无归。我经常说“信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管了许多管不了的事情”。第四,不知道什么时候让你走?在我们信访局,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一些缠访、闹访户已经养成习惯,来的比你早,走的比你迟,不达目的不罢休,问题不解决坚决不回去。每年春节前夕,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峰期,这几年,受民间借贷的影响,一些企业拖欠工程款高达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像老山区绿色食品公司的汪炯、明源新材料的张瑞,拖欠工程款都在几千万以上,涉及到的人员多、范围广,处置起来极难。从腊月23开始,我们每天晚上都坚持到十一点以上。平时我的办公室也是人气最旺的,最多的时候同时坐5-6个人。特别是今年,县里启动了几大重点工程,同时发生几起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造成集体访接连不断。案例:单龙寺乡乌牛和村朱玉如于2011年发生交通事故,骑摩托车被人开杂交车撞了,对方支付了医疗费,他本人开出120万无理天价的赔偿费用,无理缠访,周二、周三在我办公室长凳睡着不走,打110,在镇村干部的配合下,9点多才离开。  

因此,在信访工作岗位上,每天接待的是不满意的群众;处理的是不满意的事情;面对的是群众不满意的情绪。信访战线一位老前辈说了三句话,信访局长不是人干的,干好局长不是人,信访局长也不是一般人干的上的。  

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什么是信访?二是信访工作原则和工作制度。三是信访工作的特点;四是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五是如何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第一部分 什么是信访?  

  

一、信访的含义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②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④,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这里面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从信访主体来看,又称信访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信访人的范围非常广泛,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成为信访人。二是从信访形式来看,可划分“写信”和“走访”两种,在实际工作中,国家信访局受理的案件当中,来信占总量的80%,上访群众过去动不动就写信给胡锦涛、温家宝;现在给习近平、李克强,其实这些信根本到不了领导们的手上,被转送到信访局,然后由信访局交办到地方人民政府。省市县一级信访部门受理的案件中,来信量只占到信访总量的10%还不到,在上访群众看来,“走访”特别是“集体访”是一种变相的示威,是公开施压的一种手段,而“写信”只能传递信息,不能施加压力,不能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因此更多的上访群众选择“走访”。三是信访对象。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第四是信访事项:可以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投诉请求、甚至是举报。  

在实践工作中,信访通常又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个访、群体访和集体访。个访指的是单个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上访;群体访指的是2-5人上访;集体访指的是5人以上上访反映问题。《信访条例》规定:“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当前,集体访不仅是反映相同问题的人,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经常会聚集起来集体上访。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反映不同问题的上访人串联起来人为地制造集体访,给政府部门施压。我们在接访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上访人不期而遇,甚至成为熟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你的事情几年了?你的事情可解决了?你可到过省、进过京”等等,甚至留下电话号码,互相串联。一些曾经到过北京,取得过不当利益的上访人,还经常鼓动其他人“你的事情要想搞成,必须到北京”,我们感觉压力很大。佛子岭镇的汪延肆,多年来一直不服县公安局一次劳教、二次拘留,始终走的是诉讼渠道,请律师、打官司,到省公安厅反映,2012年当时因为打砸佛子岭镇牌子,被拘留在六安拘留所,跟但家庙的一号人物关在一起,一号人物面授机宜,传授技艺,鼓动进京,从去年十八大开始,连续四次进京,甚至在新年元旦、正月初一进京。二是越级访。我们通常把到县市省北京的上访分别叫做来县、到市、赴省和进京,如果一个信访事项本应由县一级处理,信访人直接到市省京上访,就形成越级访。中国古代就有“进京城,告御状”的传统,在上访人看来,只有皇帝或中央政府才没有“官官相护”的嫌疑,如今的上访人千方百计进京。特别是每逢全国两会或是其他重大节日,省市要求县委分管领导带着信访局、公安局一行几人坐镇北京接访。今年两会,中央明确规定不准在公共场合拦截正常上访群众,因此对接访人员的数量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当时省信访局向国家局报进京接访人员的数量,刚开始按照一个市10个人,也就是不到200人,被国家信访局通报批评,认为报的数字大了,去接访的人多了,最后只报了80人,勉强过关,但实际上在京人员有多少?,我们县就5个人,像霍邱、寿县,除了市里要求的人数意外,还有自己安排的重点乡镇和单位的人员,加在一起至少将近20人,这样一算,我们六安市就有150人在京,整个安徽省至少有1500-2000人在京专门负责接待工作,行政成本高。三是非法访,又称为非访。指的是上访人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等,或者到非正常上访部门或场所上访。拿进京访为例,到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上访为正常访,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周边地区、中央领导同志住地、使馆区等重点地区上访即为非访,对于非法访的处罚一般是公安机关一次训诫(罚款)、二次拘留。省、市、县都建立了联合接访中心,如果到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大门口打横幅、堵大门,就形成非访,按照规定,先有公安处理行为、后处理信访事项。合肥市公安局专门在省委、省政府门口成立了治安六大队,不听劝阻的,首先有公安干警出面,强行带离。上次,磨子潭、佛子岭水库网箱拆除群众上访,省接访室唐主任介绍,今年有一次,某县老民师上访经再三劝说,就是不走,结果合肥公安出动一百多人,两个驾一个,强行带走。在北京也是,天安门广场、中南海附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专门盘查可疑人员,特别是背着包、穿着朴素,一看就像上访的必查,一旦确定是上访的,先把你带上停在广场的依维柯警车,车子坐满了,会把这些上访的送到下一站,设在派出所附近的收容站,西绒线胡同府右街派出所就有一个收容站,一个黑色的大铁门,进去以后就像一个农贸市场,钢架结构的大棚下面,下面能做好二百人,等凑够了几十人,会安排三节座的大巴车,送到下一站久敬庄分流中心或马家楼分流中心,通知所在地政府来接人。因此,我们为了防止进京访被记账,必须在到久敬庄之前把人捞出来。2012年,市里在京成立了联合接访组,五县三区每个县区安排一个人,在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附近租住了两上两下的套房,吃住在一起,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巡查,发展信息员,一旦有进京信息,在登记之前会及时通知工作组工作人员,如果在非访地区,当地公安派出所也会及时通知通知我们去接人,真截不住时,再想办法做工作,一般来说,非访3000,正常访200。最后,介绍一下“三跨三分离案件”,指的是“三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三分离”(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案例:周一平案件。  

二、回顾一下信访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有“纳言”和“进柬”之说,这也是信访工作的雏形,在原始社会,进谏者采取击鼓方式表达意愿,称为“敢谏之鼓”;在奴隶社会时期,有统治者接见士人来访的记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士民上书言事活动,另外还有击鼓申诉、拦路喊冤、告御状的活动。与此相适应,成立了公车府、登闻鼓院、通政使司等机构,专司信访受理。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阅批和回复来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1949年,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1957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构建了信访工作的基本框架,同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从1982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规范了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规范信访工作的行政法规《信访条例》;2005年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信访制度日渐完善。2009年,中央提倡推行沈阳市“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2010年,中央在山东临沂现场会上,提出“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去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又提出要实行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当前,中央政法委正在举办涉法涉诉改革专题培训班,马上要付诸实施,涉法涉诉信访将从普通信访分离出来,逐步解决“信访不信法”的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