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环保优势突出的良好区位,合力引进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为非公经济),非公经济产业结构形成多样化,并呈现集群态势。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非公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人拟对湖口非公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浅析,对如何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一、湖口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对非公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放宽政策、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引大做强、打造省级环保工业园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区域强县,跻身全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崛起、城乡统筹、城建赶超、民生民享”四大工程,全县的非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其社会贡献也在不断增长,主要表现在:
1、发展规模持续增长。据统计局统计,2006年湖口县非公经济企业户数达到637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6020户,比2005年增长18.11%;私营企业332户,比2005年增长9.2%;港澳台外资企业18户。
2、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06年非公经济销售收入为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3.65%;其中个体工商户为6.01亿元,比上年增长0.13%;私营企业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93.8%;港澳台外资企业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为8.97万元,比上年增长72.76%,占gdp的51.10%。园区工业总产值为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0%;实现工业增加值4.81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工业用电量达1.52亿度,比上年增长10.%。
3、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6年非公经济实现税收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7%;其中私营企业7640万元,个体工商户3020万元,港澳台台外资540万元。非公经济体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1.6166亿元的69.28%。园区工业企业实现税金4530.5万元,比上年增长54.8%。据经贸委统计,在2007年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9.11亿元,同比增长114.29%;实现利润总额2708.6万元,实现税金1.17亿元。
4、产业结构彰显实力。全县非公经济形成十大产业格局,主要有以九钢为代表的钢铁冶金制造业,以同方江新为代表的船舶制造业,以新康达、龙达粘胶纤维等为代表的精细医药化工业,以远大金属制品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加工业,以蓝天玻璃为代表的玻璃制造业,以金源纺织为代表的轻纺业,以富源、海正阳光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建筑业,以“两水一药”为代表的特色种养农业,以文桥、城山等工具厂为代表的传统加工业,其他商业服务业。十大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形成经济结构多元化格局,彰显雄厚实力。
5、骨干企业显现良好态势。十大产业形成十大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态势齐头并进,主打产业强势扩张,骨干企业亮点鲜明。据经贸委统计,2007年1-10月,九江钢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为50960万元,同比增长239.88%,实现税金6891.0万元;九江远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8479.9万元,同比增长113.79%,实现税金1358.2万元;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6303.9万元,实现税金563.5万元;蓝天药用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099.9万元,同比增长73.1%,实现税金475.9万元;富达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008.6万元,实现税金602.8万元。
6、社会效益显著。非公经济企业主依法纳税,诚信经营,提供城乡居民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难问题,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实现税金1.12亿元,非公经济从业人员19531人,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达4217人。
二、非公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浅析
从总体上看,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特色还不突出;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服
乘势而上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本文2013-09-17 10:22:47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