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4浏览:2660下载218次收藏
  国企改革仍然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我觉得国企改革重点不在于产权改革上,而在于国企的市场定位上,在于政府机构如国资委在中国产业、市场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上。本文就国企绩效与国企市场定位谈几点看法:

  2004年国企(尤其是央企即中央直属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可超4500亿元)取决于:(1)油
价与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这个因素的贡献会占新增利润的1/3左右);(2)垄断。央企利润的2/3来自于石油、电信等7个特大企业。因此,央企的"成绩"其实是央企体制存在问题的反映。

  国资委在2004年的政策取向有6点:(1)在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与流通、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采取与证监会不同的姿态;(2)在央企管理人员薪金制度上重新强调不应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3)在电信业动用人事权让三大电信集团首脑对调,客观上重塑中国电信其实是一家的形象;(4)实行央企的主辅业分离,逐步分解国企办社会的负担;(5)公开招聘几十位ceo就任中央直属企业;(6)叫停mbo,不允许给予国企管理人员在购买国企时打折优惠。

  为评价国资委上述政策取向,我们应澄清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与中央十六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主要控制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相互关系中为中国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福利总和极大化,而不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应是平等的,不应享有先天的垄断优先权。如市场竞争导致垄断,那也应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不能由于是国企或央企,就"老子天下第一"。各类企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主要方式是:上缴税收,提供就业、创造gdp。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应主要体现在中央掌握了多少家直属企业上,因为一国经济的性质不是由政府是否办企业决定的,而应当体现在公有产权通过间接控股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上,体现在政府税收为民服务的使用方向上,体现在广大人民事实上享受到的物质与文化财富所提供的福利上。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原则,那么国资委只是受广大人民与政府委托管理国有资产的一个董事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