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普法依法治市如何找准薄弱点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4浏览:2164下载285次收藏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决策,xx市委为贯彻这一重大决策,制定出台了《xx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并将依法治市作为其中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已开展多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之中,使得这项工作具有许多新的意义和新的要求。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向了前沿阵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不仅体现执政党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和转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重大改革和转变。其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三个文明建设本身无不包含法治的内容,物质文明建设涉及到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到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法律法规的健全实施以及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更是一个法治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市委提出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这个特色重要内涵包含了依法治市,因此普法依法治理正是处在三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上。第三,“两个率先”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江苏提出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xx提出要在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当前我市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发展需要稳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带来一定的社会震荡,国企改革进入冲刺阶段,下岗失业人员增多,民营、外资投资经济活跃,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城乡结构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矛盾、各种价值观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将互相激荡,这些都要靠法治谋全局。所以实现“两个率先”,法治要领先。


    在这些大背景下,对我们具体组织者来说,必须重新审视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路和途径,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变化,找准其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才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一是内涵上的变化。从普法到法制的实践,从法制实践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从依法治国的实践到建设政治文明,法治的内涵不断丰富。在当前政治文明的概念下,党的依法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对宪政和法律至上观念的树立、权力的制约、诚信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人权的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等已成为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施原则和实质内容,因而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现代法治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以往的那些重条文宣传、轻理念启发,重义务说教、轻权利宣传,重法律常识教育、轻基本理论学习的做法亟待改变。


    二是方式上的变化。在现代条件下,传统的“教导”式的普法形式正在被日益发达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现代方式以及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社区民主自治活动、社会矛盾调处活动、法律进社区活动等群众参与式、互动式和自我教育式等方式取代。如何把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去,被公众普遍欢迎和接受,使其体会到学法的乐趣,理解法治的真谛,拥有法治精神,从而达到普法的真正目的,在这方面我们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措施上的变化。党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普法依法治市如何找准薄弱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