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的力量激荡心灵
以道德的力量激荡心灵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部署启动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从全国逐级推荐的318位候选人名单看,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的全社会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全国有22家媒体参与其中为其捧场,网络投票已超过1亿人次。
又据报载,继“梦系列”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之后,中国文明网又强力打造“德耀中华”公益广告,以剪纸工艺的方式,将中国120位道德模范的形象以公益广告展板、海报等宣传形式表现出来,并加以8字概括,从而达到“精华”式思想传递。
用评选道德模范和打造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构建和谐文明的道德高地,无疑向人们传递崇德、尚德、养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场评选活动、一个系列广告,为何如此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这就要从“德”的含义和当前“德”的现状说起。
概括地说:德即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德”指人的内心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和品德。“德”的含义,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等一切美好品行的范畴。“德”的词汇,从多角度去理解,有德才兼备、美德、缺德、品德、德信、德行、德高望重等。“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则将其概括为:有德则贵,无德则贱。
由此可见,“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和优秀精神遗产。然而,近年来,客观上由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期,新旧体制交错并存但又处于不完备状态而引发的社会“综合症”,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助长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带来的消极因素,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不讲信用,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以道德的力量激荡心灵
本文2013-08-21 17:07:4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414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