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加强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8-15浏览:2383下载239次收藏

关于加强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在新的一轮世界军事变革中,从打赢未来战争这一高度出发,就必须着眼于交通运输保障,必须着眼于综合运力储备,必须着眼于运力的快速反映,不断增强交通战备应急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为部队战时行动需要服好务。现代国防战备既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保障,更需要体制机制和快速反应体系的建设,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本人拟通过分析交通战备人、物、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确保一旦战争需要就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一、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建设基本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县位于****重要地理位置,地处山海协作交界地带、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等重要经济圈交错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2年底,我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km,公路密度98.7km/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9.2km,一级公路**km,二级公路**km,国省道等重要干线公路铺装率、绿化率等均达100%。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公路网主骨架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尤其是对外大交通具备一定的优势,为国防交通应急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应急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2003年,我县正式挂牌成立##县交通战备办公室,为县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全县交通战备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全县重点线路、目标的战时保障方案制定,指导督促交通战备专业队伍建设。2012年初,我县筹建了公路应急抢险中心,拓宽了路政96266服务平台应用范畴,开通了公路信息服务网,运行了覆盖全县近1000公里的公路阻断信息报送系统,并与省公路局、相关媒体加强信息互动,及时通报公路通行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便利服务。  

3、应急保障快速反应体系  

制定了《##县交通运输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公路养护、运营、运输等专项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确立了“上下联动、职责明确、反应快捷、信息畅通、保障有力”的应急处置机制。2012年,我县成立了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下的##县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下设公路抢修、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管制、高速公路保障、桥隧保障6个分队,并以实战应急保障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公路水毁紧急抢修等专业演练,提高了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4、国防交通应急保障人员、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现有公路抢险抢修、公路运输、内河运输等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3支,人员160余人,各保障队伍由单位主要领导及业务骨干组成,应急装备基本落实,建立了保障方案、工作职责和相关工作制度。在2010年抗击冰冻灾害、2011年抗击洪灾、2012年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等方面多次完成了应急抢险抢修、运输保障任务,是执行交通保障任务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经费暂无固定预算,由单位自行列支。  

二、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  

我县交战办目前机构规格暂未明确,主要负责人由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带兼任,人员编制少,且年龄老化,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同时,交战办只能对我县交通道路、运输专业队伍、运输工具的数量有个大概的掌握和统计,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配置和组建专业应急保障力量,更不能明确战时实施保障计划,以至于造成应急保障能力不强。而且,地方财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落实交通应急保障工作经费,给开展专业训练、战备训练等日常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2、相应的统一指挥体系问题  

交通应急保障往往涉及部队与地方,极易造成交通应急保障信息联络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保障由于缺乏明确的战时指挥体系,更容易造成指挥不及时、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公路应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效果。我县交战办为县交通运输局直属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指挥调度权,不利于战时指挥。  

3、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我县高等级公路所占比率较低,仅为总里程的2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加强我县国防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