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担当“事务保姆”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3-08-14浏览:2804下载151次收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担当“事务保姆”

 
【案例摘要】
针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和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xx县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及时总结干部下访制、信访代理制等典型做法,规范形成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动员和引导党员干部担当“群众事务保姆”。
通过建立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明确党员干部服务责任区域。向群众发放联系卡,公布联系方式和服务事项。要求参加事务代理的党员干部不分份内份外,凡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事项均实行代理服务承包。群众所有的求助事项,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和责任区党员干部联系,党员干部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打造了“服务网络全覆盖、服务内容全承包、服务时间全天候”的“三全”代理群众事务服务模式,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区、职工办事不出厂”的“三不”代理目标。
其运作机制是阳光透明、免费代理,办结回复、首问代理,严格考核,责任代理,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与推行党员承诺制相结合,对群众需要急办的事项主动承诺即时代理,不办结不销号,确保“诺必践、践必果”。经常采取电话抽查、推磨检查和入户调查等形式,监督检查党员干部代理服务情况,考核结果与党组织评先、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编发《xx县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实务指南》,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代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梳理和规范代理内容,推行集中代理和专业代理,着力提高代理效率。建立受理环节登记追踪制、承办环节首问负责制、回复环节办结告知制三项制度。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长期难以解决、自身无力解决或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集中研究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实施以来,全县7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就为群众代办证照办理、审批手续等各类事项11.4万件,代理各类难题791次,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283件。
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在服务中实施了管理,在管理中体现了服务,群众在委托党员干部代理具体事务过程中,拉近了距离,联络了感情,实现了党群、干群关系从生人向熟人,从熟人向友人,从友人向亲人的“三个转变”。这一创新实践构建了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模式,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吸引了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该项工作做法不但在南通全市推广,还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典型做法写进了江苏省委党建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并被作为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申论考题和各级党员干部培训学院教程课题,被确定为南通市社科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莅临xx调研时,对xx首创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高度称赞,并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给老百姓干实事,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江苏省和南通市各级领导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活动时专门推介了xx的这一做法。《人民日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半月谈》、《新华日报》、新华社《江苏领导参考》、《党的生活》等全国及省市各级媒体先后刊登《江苏xx:有问题,找代理》、《xx5000党员干部给群众“跑腿”》、《xx:群众事务代理制催生社会管理创新》等一百多篇文章,对这一创新实践进行深度专题报道。
【正文】
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改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xx县探索实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动员和引导全县7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担当群众事务“保姆”,实施实实在在的代理服务,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密切了社会转型时期党群干群关系。
一、背景动因 
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既契合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又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等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
1、坚持以群众为本,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上行政区划调整,镇村范围扩大,城市社区承载功能增多,党员干部直接接触联系服务群众的机会和次数明显减少。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需求日趋多元化,既有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治理等共性需求,也有农村安居、扶贫帮困、纠纷化解等个性需求,以往那些联系服务群众的举措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期待和要求。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中听取社情民意,代理各类事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
2、构建服务型党组织,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需要。一些党员干部怕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使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代言群众诉求、代办具体事务和代理疑难问题,在走访联系中拉近距离,在交谈交心中增进感情,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成为掌握社情民意、代理群众事务的行家里手,推动了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3、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做到服务群众更到位、社会管理更完善。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基层问题更加复杂,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变“群众找干部”为“党员干部找群众”,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做法
主动延伸工作触角,动员和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群众事务保姆”,努力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区、职工办事不出厂”的“三不”代理目标。
1.紧贴群众需求,建立“三全”模式。
一是服务内容全承包。主要包括:民意代言,党员干部定期搜集责任区内的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做群众的代言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事务代办,帮助责任区内群众代理各类证照、申请、审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担当“事务保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