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8-03浏览:2083下载235次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弊端,无论是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现实压力都迫使我国转变一贯的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必须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扩大出口是出口导向战略的生命线,这就决定了这种贸易发展战略必须以贸易自由化为前提,同时还得以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为必备条件。这种严格的前提和条件本身就决定了这一贸易战略的局限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这决定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当中的出口也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入21 世纪,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仍然未能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即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近几年来这种优势也在逐步弱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我国原有的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甚至不复存在。  

    其次,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然而这种借鉴却有很多的误区。日、韩在积极推行出口导向战略时,非常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发挥自己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以加强自身的建设,对于外国在境内的投资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而中国在推行这一战略时对外资的依赖过高,忽略了自身建设。  

    再者,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而出口导向战略指引下我国加工制造业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严重依赖原材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此一来,我国出口量越大,对资源的消耗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严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形势的衰退,对外贸易量大幅下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正是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影响最大。出口导向战略本身的弊病、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压力,都要求我们改变一贯坚持的对外贸易战略,实施新的贸易发展战略。中国在扩大出口时不仅要注重本国利益,还要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