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之我见学习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的背景: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党创立了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群众路线得到新的升华”。——摘抄上级文件
美国管理女神艾伦布兰登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心得,那就是:“你让员工听你的话,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你去主动倾听员工的声音,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我以为一所学校里,管理教师、学生与管理员工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学校管理者要放低身段,以人为本,倾听民声。而班主任、教师要放低身段,与学生朋友似的沟通交流,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心结,家庭情况怎样,对将来有什么打算,然后寻找适合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低处有道。
近日,我总是想,怎样才能减少三令五申,怎样才能减少批评,怎样才能减少钻空子,怎样淡化监管让老师自觉自发,怎样让老师把工作当成家事时刻放心不下,怎样让老师持久地做好本职、恪尽职守。这么多怎样,说明学校管理中积攒问题太多、人治痕迹太重、情绪化管理太浓。高喊人性化,实则人治化,差之远矣。人性化,按人的本性的特点、需求实施相应管理,也就痕迹少了,反感少了,消极怠工少了,投机取巧少了,自觉自动的多了。目前,很多学校中管理中人为化、情绪化、一把手意志、主观色彩等痕迹累累,朝令夕改、言而无信不在少数,中层干部看一把手脸色行事、群众看领导情绪好坏而为比较普遍,如何改变?原因又是什么?
当前,“人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乎,许多学校管理者纷纷扛起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大旗。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教职工产生了自己“被人文”了的感觉。所以,我的体会是,应当把教师的事、学生的事当作大事,而不是搞些政绩,扬名立万,这就要真正放低身段,以人为本,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让教师和学生成为一所学校的主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位明智的学校管理者,该如何淡化管理的痕迹,做到“润物无声”呢?
关心与理解教师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与正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俯下身子真正关心教师,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如,青年教师遇到婚姻问题,校长应该努力为其牵线搭桥,尽量解除其后顾之忧;有的教师自卑感强,工作难以出色开展,校长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校长全方位、多层次的关心与理解,一定会密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产生相互依赖的情感。同时,有了情感就有了同情、有了理解、有了爱心、有了热情,而这一切又能在学校这样的集体中起到亲和与凝聚的作用,给教师以精神上的支持、行动上的动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为实现无痕管理提供了前提。
关注与赞美教师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以人为本是一门艺术,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其最重要的理念。实践证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每个教师都渴望被关注,渴望别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肯定和欣赏能唤起教师的自信,激励他们成为越来越出色的人。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看准每个教职工身上的长处,并不惜用语言去进行赞美,使教师感受到管理者在关注他,并在帮助他。当教师与管理者谈论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想法时,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并对教师的积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肯定教师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和尊重,肯定教师是一种精神激励,肯定教师可以使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并使之自觉释放潜在的能量,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反思与服务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不断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才能日臻完善。但在通常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考虑自己的意图多一些,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很少感受到教师在执行任务时的困难与压力。相反,当教师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偏差,管理者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从工作方法上找失误,更多的是埋怨教师,自然就会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此类问题,管理者就要学会反思与服务。当学校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工作布置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工作要求是否明确、有没有充分预计到事态的变化和各方协调是否一致等,在对问题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切合学校实际。同时,作为管理者还要放低姿态,学会谦虚,多深入师生中间,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交谈,了解师生的难处,处处为师生着想,时时为师生排忧,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如此,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每个人都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也就实现了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了。
按照传统的思维,学校要怎么办是校长和教师的权利,基本上很少考虑家长和学校的感受和需求。这其实上是对家长和学生存在的漠视,是对他们权利的剥夺,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思维模式,长期下去,教育怎么能让家长满意?所以,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应该考虑到受教育者及其家长的切实需求,这也是教育作为服务产业的基本特征,可惜,我们往往做的很差。
教育就是服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家长的教育诉求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社区的繁荣文明服务。有人说:“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我深表赞同,如果一个学校不能保证学生安全,不能提供学生满意的课程教育,不能让学生快乐成长,而整天沉湎于在所谓质量上死楸,学校的德性又在什么
学校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之我见学习体会
本文2013-08-02 09:59:35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23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