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深圳“梳理行动”:急速城市化的中国标本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8-12浏览:2725下载256次收藏
    xx村的故事
  “来深圳12年了,湖南家里的房子都抵押给信用社了,本想在这里赚钱,现在全赔进去了,回家?全家人都在这里,回哪里去?贷款怎么还?”秦坐在小凳子上,仰着脸,似乎是在喃喃自语。
  这是两间简陋的小房子,由砖墙和油毡屋顶构成,其中一间小屋仅容下一张木床,一个破旧的15英寸黑白电视机,另一间屋放着一个小煤炉和厨房用具。这两间小房子和另外大约占地150平米的养鸽棚连在一起,鸽棚高而空阔,由铁皮和钢筋支成,下面分几排摆着80多个养鸽用的铁丝笼子。这些是秦,一个30多岁来自湖南益阳的汉子全部的家当。
  和秦家格局基本一样的屋棚杂乱无章地遍布于小山沟的底部以及两侧的山坡上,绵延至少有一公里多长,横跨了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和西乡两个镇。秦则对记者说,归石岩这边管的大约有460多户,而西乡那边少一些,最多100多户,差不多共有3000多人。他们大都是养鸽户、养猪户、养鸡户,以及饲料供应商、日用品小商店、理发店或者修车铺。xx村有一个菜市场,有一个为这些外来农民而开设的小学。
  xx村是深圳市从今年2月起发动的城市管理“梳理行动”要拆除的许多个违建村落之一,距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大约有三四公里。在深圳关内的一些旧工地或待建空地,以及关外的山沟或荔枝林里,仅超过1000人规模的外来人非法村落,至少有50多个。在两个多月前的5月19日,宝安区和石岩镇的相关部门执法人员来到xx准备拆村时,遭遇到了阻力,一部分“村民”着手往深圳附近的惠东县等地搬迁。
  xx养鸽村是为数不多的与政府相持到7月底的违建村落之一,但它最终也没有躲得过铁梳。8月2日,这个非法村落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

  一场城市管理风暴
  截止到7月29日,据深圳市城管局的资料说,仅用了四个多月时间,这次大规模的梳理行动已拆除了违法乱搭建3545万平米。
  2003年深圳市房地产销售面积约800多万平米,即便按容积率为1计算,已拆除掉的非法建筑总占地面积也达35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一座内地的中等城市。
  至少在这4个多月时间里,“梳理行动”差不多成了深圳市、区、镇、村各级管理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大量的干部投入到这场暴风骤雨般的清拆运动中来。据说有“老深圳”惊叹,论及对基层组织发动的程度,在深圳的历史上只有1950年代的土改可以相提并论。
  某种程度上说,“梳理行动”是深圳市长李鸿忠发起的一场城市管理风暴。
  2003年5月,原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的李鸿忠走马上任深圳市(代)市长,作风硬朗果敢的李氏给深圳政府的执政风格带来了清新气象。据说李鸿忠的执政理念是“政府应当是在依法行政框架下、有权威、负责任、可问责的政府”,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深圳市政府在三个方向重拳出击,一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进行了新的调整;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颇有争议的工业“适度重型化”战略;一是在城市管理方面,启动了“净畅宁工程”并发动了梳理行动。
  事实上,“梳理行动”可能是深圳市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有学者指出,在李市长发动梳理行动之前,深圳市政府至少在五个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其一是城市管理的压力。3545万平米违建的存在就可以看出深圳在城建管理方面已经相当紧张,即如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秦永安对本报所言,“如果再不清理,深圳要被乱搭建淹没。”其二是急剧膨胀的人口压力。虽然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底深圳人口总量为557万人,但是深圳的实际人口规模可能已达1000万-1200万人。迅速膨胀的人口给深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其三是经过20年开发,深圳接近于无地可用的边缘。其四是社会治安的压力。从政府公布的数字表明,2003年全市“两抢”案件立案38555宗,仅破获8490宗。其五是环境污染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河流污染。
  坊间猜测,深圳市政府有意通过拆除违法建筑,“一举多得”,达到让逾百万“不适宜于在深圳居住人口”自动迁移的目的。
  我们无法证实李鸿忠在发动梳理行动时所指的就是这部分人口,据深圳市政府的说法,梳理行动的缘起就是要加强城市管理。
  对于乱搭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深圳有关部门尽管进行过抽样调查和测算,但显然并非十分清楚。在3月17日梳理行动开始之前,有关部门估计深圳违法乱搭建约有1000万平米,到4月1日深圳市城管办主任吴子俊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个数字已被修订为1344.3万平米。5月10日当地媒体报道“共拆除各类乱搭建和违法建筑1300多万平方米,占最新调查实际乱搭建和违法建筑2000万平方米的64.8%”。到7月9日通报说已累计拆除3218.3万平米,尚余232.6万平米,看来当时总量的数字已修订为3550万平米左右。
  这是一场越打发现“对手”越多的战役。

  迁移一座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2004年6月初,一篇网络文章《铜像照耀下的深圳》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据说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的领导人全都认真地看过这篇文章。
  如果说该网文仅是一些情绪化的攻击的话,那么国内一些学者对梳理行动的质疑与批评似乎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有北京学者曾质疑深圳市政府驱赶数以百万计的进城农民,有悖于中央新政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精神。
  也许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敏感的批评者发现了问题。深圳市城管局的负责人在4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为了表明梳理行动的规模,用了这样一句话:“按最保守的每10平米居住1人计算,(这次梳理行动)所涉及到的流动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所以)实际上是在迁移一座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深圳市城管办总结说有五种人住在3600万平米违建里面:乞讨者、拾荒者、养殖者、菜农、地下加工厂从业人员。当然,也可以说他们的主要身份是外来农民。那些无论是处于深圳闹市区角落里的,或者是建在郊区关外山沟里的铁皮房、棚户区,就是一直不被城市管理体系认同的“城市贫民村”。
  面对指责的深圳政府官员也许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正如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郭万达博士指出的,无论从法理基础还是民意基础上,深圳的梳理行动是几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梳理行动的民意基础是不言而喻的。本报调查表明,几乎90%的深圳市民赞扬和支持政府的梳理行动。大部分市民认为深圳政府这一仗干得相当漂亮。事实上,如果没有市民的广泛支持,梳理行动也不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所向披靡,将深圳积累了数十年的乱搭建粉碎于一旦。
  法理基础问题似乎也不大。深圳市政府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早于1999年深圳市人大就对违建问题进行过地方立法,授权并要求市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打击违建;在此基础上,2003年市人大对政府进行“净畅宁工程”再一次进行授权确认,2004年3月人大会议上更将之提升到“深圳的战略任务”的高度,而“梳理行动”事实上是“净畅宁工程”的组成部分。就在梳理行动正在进行的6月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破例专门以《决定》的方式对市政府的梳理行动表现赞赏与支持,政协以专题议政会的方式予以肯定。
  至于梳理行动是否存在“运动”的嫌疑?一位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深圳“梳理行动”:急速城市化的中国标本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