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县人社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是我县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xx的重要保证。“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多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社部门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省、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人社工作,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半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人力资源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工作及成效
1、人才资源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完善机关事业学习培训制度,把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学习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坚持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时作为职称评聘条件之一;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积极组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动员企业及其员工参加高级工和技师培训;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开选调制度,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四是建立人才数据库,录入高校毕业生和农村乡土人才信息,为人才选拔使用打好基础;五是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为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聘用奠定基础。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集群规划重点投资项目,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到2015年全面完成县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五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业务联网,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村委会(社区)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管员制度;二是建立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考核成绩作为晋升职务和任用干部的条件之一。
3、主要成效
——党政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和分布得到进一步调整。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加,学历结构也逐步得到改善。党政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方面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有了一定的举措。截止2013年6月我县有政府机关公务员(含政府口参照公务员管理)989人,其中女性公务员245人,少数民族公务员649人。其中中共党员690人;硕士1人,研究生2人,学士110人,大学本科523人,大学专科300人,中专及以下109人;35岁及以下302人,36岁至40岁178人,41岁至45岁178人,46岁至50岁211人,51岁至54岁58人,55岁及以上62人。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截止2013年我县有专业技术人员3311人,约占企事业单位总人数的82.2%,取得资格的3264人,未评聘47人。其中高级职称职务人员222人,中级职称职务人员1441人,初级职称职务人员1599人。目前,有特级教师3人,获科技兴乡贡献奖4人,享受政府津贴3人,推荐 “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人选1人。
——建立完成了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农村乡土人才等信息数据库,录入高校毕业生信息3804人(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1182人、专科1321人、中专1290人、其他4人、未登记就业2685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125人、农村乡土人才115人。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局领导班子抢抓机遇,牢牢抓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65.1”工程项目和国家发改委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的历史机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两个项目均顺利申报成功,争取到中央、省、市项目资金645.8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313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38万元,市级配套资金94.8万元。2011年完成县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8008.8平方米。其中,县级综合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774.5平方米(其中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面积为3038平方米);4个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面积1234.3平方米。2012年完成咪哩乡和羊街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面积各300平方米。一个县级中心和4个乡镇试点项目的建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65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了80个村委会(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管员。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六项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5%。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截至2013年6月30日,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4459户,参保人员21696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20000人的108.48%。其中:参加我县机关事业参保单位241个,在职参保职工5480人,退休人员1641人,参保率达100%;参加省级统筹企业4218户,在职参保职工10453人,退休人员4122人。
——职工工伤保险。截至2013年6月30日,参加工伤保险单位536户,参保人数13352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单位258户,参保职工7304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5523人的132.25%。其中农民工参保3510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2152人的163.1%。
——生育保险。截至2013年6月30日,参加生育保险单位525户,参保人数11831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单位247户,参保职工5874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4511人的127.9%。
——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截至2013年6月30日,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9298人,参保率达97%,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的98%,两年半增幅2.46%,完成规划中年均增长1%的目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107人,两年半增幅176.75%,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3202人的34%。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011年实行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545户,参保人员18835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20000人的94.2%,其中:在职人员12910人,退休人员5925人; 参保人员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35人。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7843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11000人的71.3%,其中:中小学生、儿童及未成年人4280人,成年人3563人。
——失业保险。截至2013年6月30日,企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人员保险8984人,完成“十二五”指标任务9469人的94.87%。
(二)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开展“春风行动”, 利用春节入户慰问活动和劳动保障监察活动,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和就业优惠政策等,不断提高求职人员的法制意识,自觉利用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已合法权利。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拓展创业培训范围,尽力满足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需求,不断提高求职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三是统筹城乡就业,利用“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就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四是充分挖掘本地就业岗位,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五是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2、主要成效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两年半城镇新增就业5290人,完成“十
县人社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本文2013-07-14 12:41:49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