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复兴之路观后感汇编
2013年6月15日,我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展览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几部分,一个短短的上午,我仿佛走过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荣辱历史,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
展览围绕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御国自救两条线索展开。我觉得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可以肯定的回答:能。落后就要挨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而坎坷,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容易,这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是迟来的近代化。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当时的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从表面上来说,还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的,但在具体的实际当中不仅表现在装备落后,更表现在思想的落后。闭关锁国永远不能给中国带来出路,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当西方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我们还在作八股文,行阴阳五行。而“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不能者必惨败,毫无例外”。
我想参观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了解中国的苦难与抗震,还要藉以研究每一个时期的抵抗方案,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程度和原因,找出近代史的教训,思考每一个错误的决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每一个正确的决定来对抗战建国作出贡献。同时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时, 立场应该很坚决,思路应该更开放,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最足以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这里的知识指的是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如今的中国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在新一届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神十”已飞向太空,我们的“辽宁号”已航向大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都会肩负荣耀与尊严,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全面实现。
6月22日清晨,细雨蒙蒙,我们一行20余人,踏上了赴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的路途。缺少了明媚的阳光,加上渐行渐大的雨水,车内少了欢声笑语和高谈阔论,更多地是沉默无声。
车停下,离展馆尚有一段路程,须冒雨步行十分钟左右,一路上的行人少了往日的信步安闲,只顾得躲避头上的雨滴和身畔溅起的水花。领完团体票后,我们终于步入了气势恢宏的国家博物馆。由于时间关系,整个参观过程很紧凑,无法在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前过多的停留,但走着走着,我还是落在了众人的后面。出于自身上学的经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我都是熟知的,至少是知道梗概的,但还是有太多的内容吸引我驻足细细观看和品味。
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薄薄的一个小册子,泛着年深日久的暗黄色,错印成《共党产宣言》,上面写的是“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看介绍,编印此书时值1920年。时至今日,这件著作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百年,多少往事风云变幻,多少风云人物已然逝去,而她却能依然静静躺在这里,供后人瞻仰追思。而正是她,指引着一个时代的中国有志青年,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洪流,投身到拯救国家命运与民族危亡的伟业之中,在她面前,我渐渐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一种巨大的力量,无论何种珍宝在她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在当时蒙昧的年代,坚持这种信仰的革命先驱,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乃至个人牺牲,对他们而言,多少腥风恶浪,屠刀绞架,他们依然傲然屹立,毫不动摇,为信仰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缅怀先贤的同时,也深深触动了我,信仰,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泛滥的时代,也是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打开网页,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消息,都会跟来一片灌水评论,挖苦、谩骂、嘲讽,各种腔调花样百出。厦门公交纵火案,主犯陈水总,在犯下滔天恶行自毙后,却有人对其同情乃至称赞,还口口声声说他也是受害者,当地政府应为其行为买单,这种人比陈还可怕,更具有潜在社会威胁。报纸上媒体上披露某某贪官,刘志军、刘铁男、雷政富等等,说到其丧失党性,进而归结为信仰缺失。确实,这些贪官的所作所为令人气愤,说其信仰缺失实不为过。可是,仅仅是这些人信仰缺失吗?恐怕不仅仅是这些人。文学青年韩寒早就说过,现在社会上仇官仇富的根源来自人们潜意识中的羡慕嫉妒恨,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是他就活该,换我就另说。诚然,内心良知的缺失,判读大是大非的缺失,才是真正的信仰缺失。
先烈们的事迹给我以极大震撼,同时也引发我的深层思考。他们在最初的时刻,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执掌政权;大浪淘沙,意志不坚定的早就被淘汰出局了,真正的革命者历尽艰辛,直面死亡,凭的是真真正正的良知,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决,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信仰。并非所有的先烈都是党员,有的是在牺牲后追认的,而更多的可能至今仍是无名英雄。给八路军支前的民夫、送鸡蛋的老大娘、放哨的儿童团员,他们大多不是党员,可谁能说他们心中没有信仰?在他们心中,坚信自己从事的是正确的,是对的起自己良心的,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最纯最真的感情积淀。
现在有人说现实问题太多,不好解决,这只是看到了很小的一面。退回百年前,浏览时光掠影,当时中国的问题哪个比现在轻松,外敌入侵、民不聊生、灾荒连年,不堪回首。假如有时光机器,恐怕谁也不愿回到那个年代。可又是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时刻拯救出来的呢,是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的信仰焕发出全民族的信仰,才有了今天的一切。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此时此刻,我无比自豪。
回首当今,时代需要信仰,无论党员、群众,无论农民工、高级白领,无论市井凡俗、海归精英,无论各行各业,都需要审视自己,呼唤良知,摒弃偏见,重拾本真,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风雨还会有,但只要我们有信仰,前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做得更好。
为深入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2周年,6月8日上午,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参观完《复兴之路》之后,所有同志都震撼不已。《复兴之路》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部分组成。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向我们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我感觉“复兴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之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同时《复兴之路》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在当时当地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但《复兴之路》以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可“老师打学生”,行不通!袁世凯之流复辟帝制,但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后来中国共产党出现拯救了我们,我们找到了名族复兴的道路。
历史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任重道远。作为我们应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2013年6月8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8人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2周年。
一走近“复兴之路”展览,就能看到环绕四壁的浮雕,始于四大发明,终于奥运五环。像是一个隐喻: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交相辉映,仿佛是文明长卷的首尾相接。短短2个小时的参观,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带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屈辱地位和悲惨境遇,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但都没有成功。在民族存亡续绝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总结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人民幸福。”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党内外、国内外所关注的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做出了鲜明回答——“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开启征程。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演进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的依托,更让个人有了丰富的梦想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等都说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
“复兴之路”展览,我觉得它是一本宣言书,是我们国家的奋斗史,是强国路,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它激励着14亿中华儿女,激励着64岁的祖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沿着这条复兴之路,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月22日,伴着蒙蒙细雨,我们参观了中国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史,向世人展示了民族发奋拼搏的历史,人民顽强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重铸辉煌的历史。
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进行的种种探索,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中国封建清王朝在外国帝国主义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国家民族未来道路的思考,例如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的资本主义建国和后来的联合政府思想。但是,不管哪一个思想都不能说服中国人,每一个思想可以取得胜利,直到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一次让中国人民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历史来看,两条路都有了前辈,英美国家在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上走通了,并一度因此在全球争霸;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也走通了,短时间内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欧洲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半个世纪以前,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怀着羡慕之心,向欧美学习资本主义建国,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反而把国内经济逼到了崩溃边缘,使国内民族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不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现实情况也不允许。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这样,中国就会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劳动力供应地。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为中国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了国内生产力,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持,大大缩短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的时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百年来最深刻的社会制度变革,它直接推动了国家建设,使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提前实现了。
1982年9月召开了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1987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87年10月第十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
规划局复兴之路观后感汇编
本文2013-07-11 09:10:48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4094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