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心小学践行《弟子规》经验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3-06-20浏览:2148下载246次收藏

常兴中心小学践行《弟子规》经验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清晨,我们常兴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都会传来学习《弟子规》那琅琅的读书声。这是我校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我县将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引进课堂后,我校迅速进行了推广。通过两个多的推广,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促使了我校学生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尊敬师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与贯彻《小学生日常规范》紧密结合,促进我校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的秩序管理中,我校能选择好结合点,有机地结合《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灵活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秩序,我们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周一至周五的每天午餐前,校园的广播系统会自动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孙悦演唱的《感谢你》,然后全体师生在语言广播的带领下,齐诵《感恩词》。“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伴随着习习的晨风,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轻轻弥漫;琅琅的“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诵读与背景音乐和谐交融,形成一条生命之河,在师生们的心间缓缓流淌。同时,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感恩,明白了为什么要感恩,懂得了如何感恩。从而使得午餐过程成为校园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安静地排队打午餐,吃午餐时,同学们都能够做到“量肚而行”,感恩农民,浪费现象极少发生。有学生说:“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先吃完午餐的同学离座清洗餐具时,都能对同桌或者老师说声“请慢用”或“谢谢老师跟我们共进午餐”。以往走出教室吃包点或者乱扔吃剩包点的现象,如今渐渐淡出了校园。  

为了提高学习实践效果,促进良好校园秩序的建立,我校还成立了由教师和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义工队,参与了校园日常的秩序管理。学生义工管理团队每天坚持对各班的午餐秩序、课件活动秩序、眼保操秩序进行督促管理,每天登记、通报各班各项秩序的情况。此外,义工队员们在校园内每周都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如集体捡垃圾、清除污痕等,从而有效地发挥了榜样作用,带动了全体,促进了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充分认识《弟子规》,让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面去接受和学习《弟子规》,让《弟子规》成为最美的德育教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本,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行为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规》衍化圣人观点,以厚重的儒学文化为背景,集中国古代家训或家规之大成,是古代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现代学生礼仪与规范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很多内容可以溯源到《弟子规》。如《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演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用第几大条“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来规范我们现代小学生的“孝行”。由此可见,重视为人子弟的礼仪与规范教育是自古代圣贤传承至今的。《弟子规》因其厚重的文化意蕴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仍可成为现代小学生的礼仪与规范教育读本。所以让学生、老师、家长三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心小学践行《弟子规》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