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3-06-15浏览:2409下载139次收藏

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摘要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而地震预报仍然是当今世界科学难题。作为县区,由于科技、人才、经济等多种资源缺乏,要想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准确预报,更为甚难。因此,把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放在“防”和“减”上更为切合实际。  

关键词  县区  防震减灾  重点  

地震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特别是1974年发生在云南省永善县和大关县的7.1级地震,给县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而我国云南、四川等省份,地质结构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是地震多发地区。从2008年到2013年,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和芦山县,相继发生了8级和7级两次大地震。在中央及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应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一、防震减灾概述  

(一)防震减灾  

1、防震减灾的含义  

防震减灾是防御地震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  

2、防震减灾的意义  

加强防震减灾,有效预防地震和减少地震灾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二)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我国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三)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职责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合地震灾害特点的工作内容和思路。防震减灾工作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系。  

1、地震监测预报  

(1)、地震监测预报的含义  

地震监测预报是应用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孕育过程进行监测,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测预报。  

(2)、地震监测预报的意义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环节。成功的地震预报能大大减少灾害损失。如 1975年2月4日 在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由于在地震发生前两个半小时准确发布了预报,人们撤离及时。按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三次人员伤亡率平均值估算,海城地震人员伤亡将达15万,死亡可达5万以上。但由于成功发布了短临预报,海城总共伤亡18308人,死亡328人,极大地减少了死亡人数。  

2、地震灾害预防  

(1)、地震灾害预防的含义  

地震灾害预防是指人们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工程中,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2)、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内外历次破坏性地震表明,防与不防大不一样,防得牢与不牢也大不一样。防得住,则灾害大大减轻,防不住,则灾难在所难免。从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地震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生6级地震基本做到了“零死亡”,发生7级地震只造成极少数的人员伤亡和较轻的社会影响。而近年来发生在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一些7级左右地震,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惨重的财产损失。特别是印度洋地震海啸,夺去了近30万人的生命,使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受重创。这些事件充分表明,只有采取了科学的防御措施、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能够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只有各级政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地震的突发,广大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健全的地震灾害补偿机制能够合理地分担地震风险,才能够将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3、地震应急救援  

(1)、地震应急救援的含义  

地震应急救援,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地震应急包括发布临震预报之后的临震应急、地震发生之后的震后应急和地震谣传引起社会混乱的应急处理。   

(2)、地震应急救援的意义  

应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以往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地震应急和救援的作用和贡献尤为突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防”和“减”  

把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放在“防”和“减”上,即放在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上,是由于:  

(一)、地震预报的难点  

首先,地球内部的情况难以知晓。地震多数发生在地下 15公里 以下的地壳里,这次的芦山地震也是发生在离地表 16公里 处。目前人类对于地壳的研究只能通过钻机钻至地下 12公里 ,远远做不到直接观察到地震孕育发生的全过程,只能在地表凭借有限的仪器设备捕捉地壳内部结构和状态变化的间接信息。其次,人类对地质观察的知识和数据积累并不全面和系统,人类掌握的地震记录和数据并不多。第三,人类对地球构造运动的理论还不成熟,认识才刚刚开始。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今天的汶川和芦山地震。地质研究人员认为,从地质学的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地质现象,地震发生前一定会有许多前兆,对地震前兆掌握得不够多、不够准,是目前我们无法预报地震的核心问题。  

(二)、地震预报的现状  

我国只作出过20多次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如:辽宁海城7.3级地震、云南龙陵7.5级地震、四川松潘7.2级地震、云南大姚6.2级地震等。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只占10%,中长期年度预测水平要高一点,但也只占30%到40%。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要实现成功的地震预报,需要从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气、汽、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多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  

县区由于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地震科研实践缺乏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原因,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地震预报只局限于经验型,无法上升为理论型,所以成功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只有以“防”和“减”为重点,即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为重点,做到震时有效避让,震后及时补救,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增强县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三、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一)、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整体上还相当脆弱,与实现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城市综合防御能力亟待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抗震设防相当薄弱,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和重要生命线设施尚未建立应对地震突发的紧急处置系统,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震灾害社会补偿机制等,要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震害防御责任重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