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柔弱”而至“服务”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柔弱”二字,具体表现有“水”,有“赤子”,也有“雌”,这样的事物,老子用这样的事物表现“柔弱”。老子认为,作为一个具有相当权力的政府,应该具有柔弱的品质。
《老子》第七十八章中提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柔能胜过刚,弱能胜过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又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常说:能承受全国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灾难,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确切的话语常常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水的品质,在老子看来,才是政府的品质。这让人想到了当下提到的“服务”二字,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以上这段话是对服务的解释,那么,政府的服务,当然是无偿的,当然要满足他人的需要,这个他人,就是普通民众。很显然,一个高高在上的政府,一个高高在上的行政长官,一整套高高在上的行政指令,是不会让普通民众满意的。这样的政府,是山一样的政府,而不是水一样的政府。
所以,当政府拥有水一样的品质之后,就会有一种“润”的特征。在这种情形下,民众当然就是禾苗了,禾苗接受到水的“润”,就会顺利生长,所以,政府之服务,就是一种润的行为,而润,是由柔弱来实现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可能战胜一切的物质。当然,对于一个政府来说,不是战胜民众,而是让民众满意。老子所处的时代,可能会考虑到争端,可到当下,政府和民众,不是争端,而是政府要得到民众的拥护,政府要融在民众之中。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也曾想派军队到敌后去开展抗日活动,于是他们就请叶剑英给高级将领讲课,叶剑英提到了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抗日活动的一些经验,一是官兵一致,大家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战干住在百姓家里,替百姓干活,为百姓服务,保卫百姓的生命安全。国民党一听,就知道自己做不这样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水,而把自己当成了坚硬的石头。石头当然可以撞倒禾苗,可却无法得到禾苗的拥护。
水是什么,水是解渴的。当政府为百姓解渴的时候,政府就成了百姓所渴望的东西了。这样的时候,政府的
由“柔弱”而至“服务”
本文2013-06-09 10:06:35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787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