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与中国梦征文
抗震救灾与中国梦征文
5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夺走数万同胞的生命。中华民族在悲愤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5年后,在抗击芦山强烈地震的斗争中,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再次迸射出耀眼的光芒,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战胜地震灾难的坚强支撑,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宝贵财富。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是团结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巨灾的坚强精神纽带,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震救灾精神激发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从不畏惧困难和挑战,越是在危难关头,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表现得越为充分和强大。抵御外侮同仇敌忾,抗击灾难同心同德。从汶川到芦山,我们万众一心、举国协力、守望相助,铸成了抗震救灾的钢铁长城: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号令,中央各部门紧急行动,人民子弟兵千里驰援,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就地自救……抗震救灾的举国行动,既展示了国家力量,更彰显了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抗震救灾精神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处逆境而奋起、遭厄运而不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从汶川到芦山的伟大抗震救灾斗争中表现出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进一步诠释了这种品格。5年前汶川的场景依稀再现:合力破“孤岛”、决战唐家山、鏖战都汶路……今天芦山的人和事就在眼前:徒步挺进“生命孤岛”的消防官兵、独自搬开预制板救子的母亲、徒手刨出母亲的少年、告别亡母奔赴一线的年轻护士……一个个英雄壮举、一幕幕感人场景,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一次次展示出来。
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中华民族人文传统。中华民族在延绵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重人文、讲伦理的深厚传统。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倍加珍视群众利益,倍加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幸福。从汶川到芦山,以人为本奏响了抗震救灾的时代强音。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和要求传递着党的关怀:“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第一任务是救人,要抓住黄金救援期,一刻不能停。”以人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转化为无声行动:72小时黄金救援期过去依然拉网式搜救,地震伤员全部免费治疗,受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10元钱……正是以人为本理念及其行动,使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展现中华民族时代风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科学,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科学的向往、追求和积极探索。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理念,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我们成功破解了大力
抗震救灾与中国梦征文
本文2013-06-08 13:44:14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779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