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防乃长久安治的唯一保障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5-16浏览:2866下载125次收藏

   

                国防乃长久安治的唯一保障  

                        孙传志  

自秦修长城始,中国国防战略就已经有了明确清晰的目标,就是外防于攻。此后,一直到明,都在干着修长城的勾当。期间,唯一可算是振作人心的,是汉武帝当政时期的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虽然犯者累累,诛者寥寥。但这句话就像伟哥,一直给权柄弄臣们当遮羞布,内乱辄起先虚说外患,外患不除先实攘于内。封建朝代的国防战略是为一姓之私服务的,所有对外关系完全服从统治者的意志。边民被杀对于上位者是小事,割地赔款对于上位者是利益交换。  

  典型的标本有两个,当年苟安于南的残宋朝廷,在面对大金武力威胁的情况下,上位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竟然诛杀了岳飞,自毁国柱;暴明在内忧外患中,疑心边师主帅袁崇焕通敌,竟然千刀万剐临敌诛将。读史及此,多有人恨叹统治者的愚昧,其实错了。统治者要的不是国存,统治者要的是上位。国存而上位不在,统治者宁肯全体陆沉。所谓政体决定了国防战略,此话一言蔽之。  

  历史上最具有战略观的皇帝是“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也正是这位被后代国史馆糟蹋的一无是处的皇帝,修建了京唐大运河。南粮北运奠定了中华民族经略北方的战略要地——北京。沿海内陆型的中华大邦,从此南安内北攘外的格局遂成。京杭大运河在国防上起的战略作用,无论怎么夸大都不过分。漕粮、漕盐的兴起,皆赖于此。国本既定,天下遂安。一直到清,北方都是靠南方吃饭,南方都是靠北方打仗。除去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不谈,后代的朝廷经略北方,运河都是重要的战略通道。  

  大国防战略观如果不超越政体,国家安全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国防乃长久安治的唯一保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