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位园区优势 打造商贸物流强区
依托区位园区优势 打造商贸物流强区
中共汉滨区委农工部干部 刘晓林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汉滨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提出 “一抓三建一统揽”总体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落实,打破了长期制约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促使工业向园区、农民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的“三集中”,推动了工业、农业、三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月河川道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以来,带动了仓储、运输、资本、人才、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元素汇集,为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民奔小康搭建了新平台。如何把握好当前趋势,因势利导发展好现代物流业,笔者就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现状,谈点个人建议。
一、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汉滨区地处陕西南部秦巴腹地,汉江流经全境,是安康市中心城市所在地,也是九县一区商品集散地。由于在国家整个发展版图中,处于成都、西安、武汉、重庆等三大省会城市和一个直辖市的几何中心,是“西三角”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都----重庆经济区的辐射区,也是连接成渝、关中、武汉三大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我区目前有长兴建材、安运司日用百货、三桥头农副产品和恒口、五里等大小20余个专业或综合批发市场,有安康、五里、恒口三个火车装卸货运部,有联营运输企业10余个,个体运输企业上百个,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2011年物流业实现了6亿元左右收入。所以从区域经济及现代物流理论来看,我区具备形成区域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
2、交通优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316、210等5条国、省道,阳安、襄渝、西康三条铁路,包茂、十天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11年,我区坚持强基础、抓重点,实施大交通战略,完成了西康、十天、陕川界告诉公路及襄渝铁路复线通车,西康铁路二线加快建设,富强机场开工建设;全区共建成了区镇油路 582公里 ,通村水泥路 2640公里 ,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为农产品、新型材料、中药材及制品、钢材、生物化工及大宗散杂货、集装箱的运输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发展载体,也给我区的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3、资源优势。汉滨作为西部资源相对富集区、经济贫困落后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将迎来新一轮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障、加快优势产业振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农业总产值28.7亿元,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2:36.7:51.3。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生猪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大关,林果建园70万亩,设施蔬菜2万亩,水产养殖2万亩,阳晨牧业公司成为全国畜牧养殖百强企业,阳晨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初显,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化工、制造加工五大工业支柱基本形成,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过亿元企业达到9户。生态旅游突飞猛进,去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13万人次,年均增长50%,限上商贸企业达到70户,延长、陕煤等一大批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汉滨。
4、政策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鼓励支持东中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下决心解决秦巴山区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从省市战略层面看,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全面落实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核心集聚区建设,倾力打造“一体两翼”产业带,我区将赢得省市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把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安康高新区、月河川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恒口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纳入省级战略层面。汉滨区在“十二五”期间,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富硒
依托区位园区优势 打造商贸物流强区
本文2013-05-13 10:46:38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