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区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三思三创”,围绕“六个加快、五大转型”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主动转变商贸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全力引导生产、锐意开拓市场、努力改善民生,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19.4%,首次位列全市第一,被市府办授予商贸经济发展金奖、市场发展与供应安全铜奖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奖;区商务局被市贸易局评为市商贸流通业工作优胜单位。
一、高端定位,构建“三驱并发”的现代新商圈
按照全域城市化要求,我区坚持“中心集聚、社区配套、农村覆盖、整体推进”,推动大型商圈、社区商业、农村商网“三驱并发”,促进全区商贸流通新格局形成。
一是集聚发展,构建“一主多副”的大型商圈。全面落实“一区三城”规划,深入推进“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战略,中部城区打造核心商业、金融、商务区域,围绕富邦广场—银泰商业综合体,形成集大型商业、商务、旅游、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区核心商务区;滨海新城打造省滨海生态居住区、商务休闲度假区、海洋经济与贸易区、海鲜美食区等综合体;西片区、南片区打造新商业中心,完善商务、商业、商贸功能,加快形成融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滨海都市商业。目前区商业中心完成总投资80%,富邦世纪商业广场逐步投入运营;滨海新城商业广场加快建设,小港积极打造市级乡镇商贸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中两副”商贸格局,不断集聚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繁荣区域经济。
二是配套发展,构建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按照“宜居宜业宜商”城区目标,大力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双进”工程,开展社区商业“八网建设”(商业服务网、自律监督网、商家共建网、上门服务网、商业文化网、社区商务网、扶弱帮困网、民间组织网),打造“5分钟服务圈”。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市级13个,新建社区商业中心4个、便民家庭服务平台7个,新引进商贸业态30余种、商业网点200多家,发展“放心早餐”摊点80个,“一超一店一场”(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生活型必备业态覆盖率达100%,同时还配置了专业店、专卖店等多种服务型选择业态,新增了一批服务14小时以上商业网点,开展“一卡通”社区便民服务,完善81890家政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集文化、商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商居和谐”发展。
三是统筹发展,构建安全便捷的农村商网。坚持“业态高起点、推进高速度、实施高标准、规范高要求”的“四高”原则,深入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大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工程,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销网络,促进“双向流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使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目前我区建有连锁超市39个、放心店167家、农资店50家,实现连锁超市镇乡街道全覆盖,农村和社区放心店覆盖率100%;建有农家店205家,农家店覆盖率达100%,初步形成城镇10分钟、农村20分钟便利购物圈。各店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模式,完善“三网建设”(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监管责任网),使居民消费更便利、更放心。
二、协调推进,探索“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模式
加快商贸业转型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级,传统产业、新兴行业、现代业态“三箭齐发”,探索“三位一体”推进新模式。
一是把“老”的变“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零售、餐饮业、“菜篮子”等传统支柱产业现代化改造,通过外引内联、管建结合方式,采用品牌运作、连锁经营
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本文2013-05-12 15:58: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