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学沭阳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xx文化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发展。一是础设施建设落后。如:旅游公路质量等级差,景区(点)内设施落后,且不健全等等,大大降低对游客的吸引力,直接导致旅游资源难以充分而有效的开发利用;二是“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不完善,普遍存在游客仅可看,却无处可玩、无物可购、有钱难留的问题,明显的限制了我县旅游市场收益的提高,旅游经济也因此难成大气候。
(二)资金匮乏,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县的财政自给率低,旅游开发的投资少,难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因而造成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接待能力差。
(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景区过于分散,在开发利用上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同时,文化与旅游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结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相脱节,旅游的灵魂——文化,未能有效注入旅游之中,旅游发展只是单纯的游,没有生命力,给发展文化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正视问题,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砥砺前行,全面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新跨越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综合效益好,被誉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旅游政策,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新一轮腾飞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尤其是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省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如此,党中央、国务院从新阶段扶贫攻坚和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出发,颁布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把武陵山片区作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是指导该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xx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生态立省、建设旅游大省、强省”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区一走廊”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步同化、一业振兴”发展战略。各种发展机遇接踵而至,一揽子政策的陆续推出,为处于政策叠加区域的xx加速发展、追赶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xx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市委刘奇凡书记在xx调研时指出:xx要大力振兴文化旅游产业,要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要加大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扩大旅游品牌优势和文化吸引力,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xx石林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把xx白鹭湖景区打造成国家3a景区;同时对我县加快旅游业振兴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殷切希望。
xx历史的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奇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思唐古建筑群)、“中国温泉之乡”、“xx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等殊荣。xx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犹如镶嵌在武陵山区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是xx县实施“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的依托和优势。国家、省、市、县的政策支持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更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坚定做好xx文化旅游工作的信心,解放思想,砥砺前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逐步化解发展瓶颈。
(一)理清思路,解放思想,努力构建文化旅游强县。
一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将xx文化旅游资源主动融入环梵净山“金三角”旅游创新区,实现互补,并挤入张家界、重庆、遵义等周边省市大旅游经济圈,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二是要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理念。所谓大文化、大旅游理念,即指在发展空间上要体现“大”。就是要跳出相对封闭的县城文化圈,跨区域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营造大开放、大交流的文化旅游氛围,因为文化旅游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xx由于历史沿革和隶属原因,xx文化既受中原文化启迪,又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还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形成独具特色的xx文化。但是一个县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总是把xx县地方文化建设局限在狭小的县域范围内,就县域文化资源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进行内整外联,即对内整合,对外联合,不断聚集文化资源,就是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温泉文化、地质科普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发展方式上要体现“大”,就是要通过对大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意识,营造一种与时俱进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的竞争力,使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原动力,最终形成大文化、大旅游格局。三是通过市场引导细分旅游市场,重点打造县内精品旅游,如县内古建筑群游、县内红色旅游、县内乡村旅游等。通过市场调节打造旅游线路,以市场为主体,充分发挥县城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乡村文化板块和xx石林、乌江特色旅游品牌,把新农村建设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扶贫开发、产业调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和部门帮扶等方式,鼓励景区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他们发展“农家乐”,参与旅游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地转移的机会,挖掘当
文旅局学沭阳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本文2013-05-03 15:26:29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544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