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开行的实践与思考
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开行的实践与思考
一、京沪双层班列开行现状
京沪双层班列自2004年3月份开行以来,截止2011年底,往返共开行1834列,发送箱133429teu。
八年来,在部领导以及运输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中铁集装箱公司通过积极调整开行方案,提高服务水平,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保证了双层班列的正常开行。
但是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班列自身运行时间、运价水平调整等原因,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班列运量迅速下滑。为了提高双层班列开行率和满载率,公司多次组织相关部门、有关分公司与车站进行市场调研,对货源情况进行摸底,加强营销人员揽货力度,但效果均不明显,运量仍持续下滑。
二、班列的市场分析
1、货源情况及变化
以2010、2011年货源结构为例,2010年主要货源为铸石板、纸张、调味品、塑粒、汽配、聚乙烯、食品等;前11类货品占总货运量的57%,如图:
2011年主要货源为铸石板、纸、调味品、汽配、聚乙烯、塑料、啤酒等;前11类货品占总货运量的52%,如图:
2011年相比2010年同品类运量比较均处于下降,如下图
2011年与2010年相比,京沪间主要货物品类运量下降的具体原因如下:
餐巾纸:由于运价优惠下浮48%改为30%,一只40英尺要相差900元左右;改走水路运输;
调味品:由于铁路40英尺箱使用年限大多超过10年以上,且箱况差,不符合双层班列运输安全条件,所以货源流失较多。
汽配:双层班列原先每周开行3列,现开行2列,集结时间增长,因此货源改走公路运输。
石材:部分石材企业将运输方式由双层班列改为水运,改变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为:水运的价格低,服务好。
聚乙烯:一方面由于燕山石化部分生产线的停产以及对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影响,造成到xx的整体货运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运、行包的低价竞争,造成货源流失。
铸石板、瓷砖:2011年由于房地产业的调控,北京、xx两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的下降,导致铸石板、瓷砖等装饰装修材料需求量相应下降,造成京沪两地间的运量减少。
啤酒:由于京沪双层班列的价格无优势,部分大型生产企业如燕京啤酒将运输方式由铁路为主改为以汽运为主。
2、价格分析
当前,京沪间货运重要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这三类,铁路运输内部除双层班列外还有铁路整车运输、零散集装箱运输、行邮(行包)班列三种方式。
京沪方向为沿海线路,天津港至xx港的内贸班轮一直是双层班列的竞争对手。班轮定点开行,天津港到xx的班轮固定班次每周4班,装载量2400teu。同时,海运成本较低,价格随行就市,近年来天津港—xx港海运费一直在800元/teu左右,加上两端门到门费用不超过160元/吨,直接分流了两市部分周边的重质货源。
京沪两地公路运输相当发达,虽然近两年燃油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汽车运输成本,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北京至xx门到门公路运输费用在250元/吨左右,与双层班列的运输价格相差不是很大,加之公路时效性的优势,能够保证实现两天内到达的承诺,分流了大部分食品、饮料类的超市配货资源。
铁路内部行邮、行包班列也对双层班列造成一定的影响。行邮、行包北京—xx门到门对外报价为175—240元/吨,加上行包有28%的优惠幅度
京沪双层集装箱班列开行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2013-04-26 13:44:2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