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论监控预警技术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中的位置和使命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5-08-11浏览:2149下载260次收藏
前 言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同时,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真正成为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
当前,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已明确了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普查、辨识、评价、监控与预警列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心任务之一,国家加强了用行政、经济和科技三种手段结合起来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辨识与监控的力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而言,主要是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和切实抓紧项目"三同时"的落实。而对于在用的企业装置和设施来说,则必须对危险源和隐患实施辨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和隐患的安全监控近年来越来越被各级领导重视而提上安全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而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就应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一)危险源、隐患和事故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重大工业事故未能得到有力遏制,国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如:1993年深圳"815"事故,由于化学品泄漏引起混装物爆炸,造成高达2亿多元的经济损失。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627"事故,由于储罐泄漏引起爆炸,死亡8人,燃烧区域达6万多平方米。1998年3月西安市发生的液化石油气罐区特大燃爆伤亡灾难性事故等。国外发生的如:1991年法国巴黎的大型油库因泄漏发生燃爆事故,造成9名消防队员丧生。1996年巴西圣保罗液化天然气泄漏引起强烈爆炸,造成了至少39人死亡、近500人受伤。我们江苏省也曾发生了1993年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火灾事故、1997年扬子石化燃爆伤亡事故等重大事故。
发生了一些重大伤亡事故,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各级领导不重视安全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其极为复杂的各种原因,重视安全工作能减少事故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但是,重视安全工作并不能杜绝事故。完全依赖人们对危险源的警惕性来保障安全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人可能受到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误,此外,尚有一些事故属于人的能力难以有效抑制的范畴。
    各种事故或灾害的发生都是由危险源或隐患导致或引发的。人们常常提到的危险源和隐患其含意并不完全相同。危险源是某种危险的根源,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着某种可能导致发生事故、伤害、损失等事故后果的有关危险物质或能量,并且其数量超过了临界值。这些往往是事故或灾害的基础原因或间接原因。而隐患则是隐藏着的祸患,一般是指存在着某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这些往往是发生事故或灾害的直接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的规模、自动化程度、材料与工艺的革新都导致危险源和隐患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事故模式不断翻新,导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事故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因此,对各种事故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技术在其中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故不可能杜绝,安全技术的发展也永无止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事故与安全的形象写照。
   (二)监控、预警及其系统
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事故或灾害的发生都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在其酝酿伊始直至临界状态呈现,都有端倪可察、朕兆可寻。这'端倪'与'朕兆'便是危险源的安全状态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大多数是可观测的,有些还是可控的。倘若有先进、可靠的监控预警系统,完全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至少能够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人们已经认识的监控预警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见图1所示。
监 控 预 警 技 术
实 过 应 仿
时 程 急 真
监 控 控 预
测 制 制 测
图1 监控预警的主要技术内容
    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试论监控预警技术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中的位置和使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