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栏目:总结讲话发布:2013-02-21浏览:2632下载150次收藏

一、坚持以城乡统筹为引领,郊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郊县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大局,坚持统筹为要、民生为先、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方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战略,加快郊县与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8”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分类指导,分片区召开加快推进郊县现代化建设现场会,进一步为郊县理清发展思路,量身定制政策举措。各郊县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共同参与,形成了统筹推进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有效应对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郊县发展新成效。   

  一是郊县经济实现新跨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发挥郊县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作用,全年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分别增长13.4%、19.1%,高出全市1.7和3.7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越过 50%大台阶,真正实现了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新跨越。江宁区在201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再进一位,列第四,进入苏南第一方阵的地位更加巩固。   

  二是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打造了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实施农业“1115”工程为龙头,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18.7%,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业嘉年华”创成全国品牌,休闲农业当年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专业股份合作社累计达3009家。江宁休闲旅游、浦口苗木、六合蔬菜、溧水林果、高淳水产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水利总投资超过50亿元,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农村面貌得到新提升,初显了美丽乡村现实模样。坚持“三城”同创,“绿色南京”累计造林15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7.6%,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干线公路200多公里,地铁1号南延及2号线通达区县;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完成村庄整治4482个,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125 个,涌现出江宁“五朵金花”、六合大泉、高淳大山、溧水山凹、浦口瓦殿等一批美丽乡村。   

  四是统筹试点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推进10个试点镇街农村综合整治示范片区建设,全年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28万亩,新增耕地9038亩,形成允许建新指标8086亩;新开工建设新社区15个,竣工66万平方米,4300多户农民搬迁入住;市财政拿出10个亿支持试点工作,已下拨市级土地整治专项资金5.45亿元,撬动各类资本投入超过50亿元。成功获批国土资源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打开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通道。   

  五是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农民收入与社会保障双提高。围绕五年倍增目标,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增长14.4%,增幅位列苏南各市第一,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建成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五条保障线”,1983年以来51.3万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并轨,农村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与城镇居民差距不断缩小,2012年成为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六是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为郊县全面发展增添了动力与活力。实施简政放权强区县,优化调整镇街行政区划,率先实行镇街分类考核,深化以高淳为试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启动9区2集团与两县合作共建宁高、宁溧两个千亿级的高科技产业园,郊县镇村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农村民主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对郊县和“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有力支持下,郊县广大干群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主线,牢固确立“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整体谋划和有序开展;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郊县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始终坚持分类指导方针,引导郊县镇街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有力推动郊县科学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致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富民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生活保障水平;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求突破,着力破解制约郊县镇街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今后的郊县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并不断丰富内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郊县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郊县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发展好的郊县综合实力已经跨入苏南第一方阵,但有些还停留在苏中水平,局部地方甚至只是苏北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有待提升。尽管郊县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但仍存在总量不大、层次不高、质量不优的问题。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尚不明显。许多工作亮点不少、但规模不大,如何将已有亮点形成规模化示范带动效应,还有待加强。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在收入基数不断抬高、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完成五年倍增目标,现实困难和压力不小。五是新市镇建设较普遍地存在品质不高、功能不全、特色不鲜明问题。尤其在规划设计水平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六是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现象日趋严重,农村劳动力单向外流加剧,农业和农村发展受到制约。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致力改革创新,推动南京农村发展再上新水平  

  当前,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确保今年打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薄弱指标提升、城市面貌整体改善、办好亚青会”三大攻坚战。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的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三个薄弱指标都与郊县工作直接相关。可以说,郊县既是我市创成“率先大业”的主战场,也是制约因素,没有郊县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南京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南京来看,郊县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遇到严峻挑战。我们需进一步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郊县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按照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的要求,立足南京郊县发展实际,今年全市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统筹为要方针,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切入点,构建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力促郊县与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目标是:郊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生活保供、生态涵养、都市休闲三大功能定位,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户集约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职业农民。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家庭农场100个,农户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超过75%,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达15%,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40个。二是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推进农业“1115”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促进农业高效规模集约发展。加快推广现代农机具,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今年农业“1115”规划落地率要达8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三是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