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信委2013年工作计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3-02-21浏览:2102下载170次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暨运行调度视频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贸经济年度目标任务和打好五大战役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构筑产业基础;坚持做大存量和引进增量两手抓,加快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培植龙头企业。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在大型产业项目招商落地上积极突破;坚持发展现代流通,积极促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坚持民生优先,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在思想作风上再强化,在激励机制上再优化,在综合素质上再提升,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廉洁、高效、务实的经贸干部队伍,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规模工业产值现价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定目标;力争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贸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经济运行、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工业经济指标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争进位、走前头。
市本级工业工业产值(含市直统20家企业和市本级三大组团)确保增长70亿元,力争80亿元,增长速度(现价比增)达到30%,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工业经济运行
    一是突出政策引导。继续关注、研究国家、省上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新情况、新变化,结合我市实际,提出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贸企业稳定增长六项措施,制定、出台我市实施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企业上规模、增产提效、技术改造、开拓市场、调整能源结构,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市工业发展基金,突出支持技术改造、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二是提高运行调度质量。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对我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分析阶段性工业运行总体走势、趋势,为市委、市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主要运行指标早安排、早计划,从年初开始,对月、季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强化跟踪、监测。提高运行调度的频度、密度,每月召开市直重点企业和三大产业组团运行调度会,同时增强调度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功能。主动沟通协调电力、统计等部门,关注工业用电与产值匹配系数变化,统计口径变化对工业指标的影响。加强对市级新增长点项目调度,分解、落实任务,实施年计划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120项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三是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制定、研究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和企业技术改造考核奖励办法,并实现考核常态化,对各县(市、区)、产业组团工业增长率,技改项目开工、投产率,民企对接项目签约和投产率进行量化考核,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兑现奖励。同时,专项考核奖励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调动市直各部门力量,共同推动工业发展,对服务工业发展、服务工业企业成效突出的市直部门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持续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的途径,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重点产业。抓好太阳电缆、欧浦登光电、南孚电池等13个绿色工业示范企业以及闽北经济开发区、圣农食品产业园区、武夷山生态创意产业园等三个绿色示范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闽北经济开发区创建全国绿色工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建立健全绿色工业标准和指标体系,实施一批绿色工业示范项目,尽快形成绿色发展示范效应。规划、组织、实施机电制造产业超千亿产值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组织实施太阳电缆异地搬迁技改、长河锂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并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上倾斜扶持,促进产业加快形成规模;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保健品、机电制造、软件创意、工艺美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对接国家、省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国家、省上更大支持。根据省经贸委要求,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在现有基础上, 再认定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三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创新市本级三大组团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形成园区管委会、当地政府、市土地总公司、市属国有集团分工负责、统一运作的格局。按照市政府“六个一”工程建设目标,积极支持顺昌工业园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其他省级工业园优化、提升工作,引导工业园区之间按照产业定位,提升产业规划,加强专业分工,积极发展“飞地工业”。推进专业化建设、特色化发展,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重点建设的专业园区,每个专业园区明确“1+2”(一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或“2+1”(两个主导产业、一个辅助产业)产业模式。重点推进建阳新能源产业园区(蓄电池系列产品)、邵武金塘精细化工园(氟化工深加工)、光泽和顺圣农产业园、建瓯笋竹城、荣华山新型轻纺工业园,武夷新区生物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园等专业园建设。四是继续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提高绿色发展、低碳节能等要素的考核权重,强化节能工作硬约束,健全节能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市、县(市、区)两级节能工作机构建设,在机构、人员、经费上重点保障,支持开展能源监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等工作;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每个行业选择3-5家重点用能企业高标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持续推进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积极引导企业选定标杆,制定可行的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园区煤改气等项目,对其中节能效果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进以升级淘汰落后,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五是继续深化品牌创新带动。积极拓展品牌战略的内涵和深度,重点转向支持品牌产品提升档次,增加产能、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力争新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和5个。通过“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对接平台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三)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技改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市工业发展基金设立市技术改造专项基金,对重点技改项目给予前期经费补助,贷款贴息、技术设备投资补助,此外,在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优先向国家、省上推荐、申报项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优势企业、潜力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新的领军企业,力争新增产值超5亿元企业5家。对太阳电缆异地改造等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派驻服务组重点服务,加快推进;二是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市、县(市、区)两级要对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进行系统调查摸底,策划、梳理一批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经信委2013年工作计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