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调研报告
一、xx开发区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概况
xx出口加工区(下称xx开发区)是1990年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xx开发区已赫然崛起为高科技、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产业园区。xx开发区重点聚焦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现代家电、生物医药与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业职工达到16万人。xx开发区跨国公司云集,非公企业占了很大比重,且科技引领特色鲜明。在科技与生产结合得异常紧密的今天,生产企业一线岗位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的培育问题成为xx开发区非公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开发区非公企业的调研摸底,我们发现一线员工有着强烈的技能提升需求,但开发区非公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晋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和围墙,以高师带徒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外资和民营等非公企业中难于实现,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二、xx开发区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现状分析
区内非公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我们对这一工作现状分析原因如下:一是非公企业内有相当多技能精、业务强的技术人才,但他们的专业很多还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晋级序列,这就使得很多技术型人才自身的技术晋级受限,继而也就无法获评国家认定的“高师”。(根据有关规定,只有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才能成为“高师”,这使开发区内“高师带徒”活动在非公企业的推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二是开发区部分非公企业教育培训经费多数用于企业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用于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经费培训较少。三是大部分非公企业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及福利待遇上未能体现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存在着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之间工资待遇差距较大,与普通工人的工资收入差距较小的问题,不能体现技能水平和技术含量的差别,不利于技能人才的成长。四是一些非公技术密集型企业觉得培养人才费时、费力、费钱,不如直接招聘所需技能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培育的长远考虑。
三、xx工会联合会推进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在xx开发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适应xx开发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实际需要,xx开发区工会联合会(下称xx工会联合会)以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为契机,以推进高师带徒活动为抓手,在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调研摸底,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目标机制
为有效开展好开发区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工作,早在2010年8月,xx工会联合会就对所属的117家重点企业就职工的技术技能晋级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并多次召开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研讨会,依据区域内非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xx开发区百名高技能人才三年培育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发挥工会组织资源优势,广开渠道,搭建平台,培育百名高技能人才,助推企业发展。2011年9月,以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xx科技创新赛区的创建工作为契机,xx工会联合会制定了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的“三个提升”工作目标,即“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培育创新人才;提升班组协作精神,激发团队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发展”。科学务实的基层调研摸底和切合实际的培育工作目标,为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地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高师带徒,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机制
2009年启动的高师带徒活动是xx工会联合会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结合开发区非公企业实际,xx工会联合会创新工作思路,突破瓶颈,拟定了《xx开发区高师带徒活动操作办法》。与传统意义上的“高师带徒”不同,xx的“高师”不一定要有高级职称,只需具备“技术(技能)在行业中领先、有专利或使用专利有成效、有科技创新成果"等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即可。正因为紧密结合了非公企业的特点,xx的“高师带徒”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推崇。xx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高师带徒活动开始之初即建立起了25人的“高师库”,仅ct部门就有20对师徒成功结对,覆盖整个研发团队的所有部门。欣阳模具(xx) 有限公司的数控模具机床原来仅2人能操作,通过高师带徒活动已培育了多名后备人员。截止2012年8月,xx开发区已建立了技术制造、科技研发、服务管理三种类型12个企业“高师带徒示范基地”,师徒结对2
开发区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本文2013-02-21 09:10:2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3193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