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双轨运行下农村新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13-02-17浏览:2933下载208次收藏

   我市自2011年启动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以来,坚持以社区化党建为龙头,以深化村居“转并联”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共融发展,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当前双轨运行的背景下,农村新社区能否真正实现“村社融合”、“有效运行”对重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快推进xx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一、关于村社融合难问题

  目前,村社融合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社区定位缺乏法律支撑。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新社区的法律法规。社区的性质、定位、功能、组织结构不明确,导致社区难以承接村级组织的政治、社会职能,村社融合难。比如:群众对社区印章有效性产生质疑,在办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时,仍到村委会盖章。

  (二)部分村干部存在抵触情绪。一些村干部受“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观念的影响,认为村社融合后自己原有权力弱化,对村社融合工作“阳奉阴违”。也有村干部认为,农村新社区的发展最终使村两委边缘化、虚化,鉴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农村新社区建设有抵触情绪。

  (三)群众对社区认可度不高。经济实力强的行政村村民,担心村社融合后现有资源被分割,自身利益受损;经济实力弱的行政村村民则担心被吞并,失去话语权。人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融入农村新社区的动力不足。此外,当前农村新社区尚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的公共服务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需求。问卷调查表明,71.3%的被调查者认为村民对农村新社区没有认同感、归属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法律层面、组织层面、文化层面入手,强化社区平台功能,整合行政村非经济职能,促进村社真正融合。

  (一)明确农村新社区定位,实现法律认同。建议对接省级立法机关,制定地方性《城乡社区建设法》,明确农村新社区的法律地位、组织架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二)创新完善社区组织架构,实现组织认同。调研发现,村委会主任对农村新社区的认同是村社融合的关键。一是实行村社班子交叉任职。要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议监会议事决策监督、社区管委会执行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自治组织体系,重点做好社区管委会班子和村委会主任交叉兼职。二是落实社区联席会议共建协商制度。在村社双轨运行时期,为了实现政策、资源、资金、人员等有效整合利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让各村委会和社区管委会来协商共建社区基础设施或提供公共服务,增强村委会主任对农村新社区的认同和责任感。三是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理念。主要是借助综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式,突出以党务工作指导员为网格长、以党的政策宣传员为主抓手,打破村村界限,形成社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双轨运行下农村新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