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3-01-31浏览:3014下载243次收藏

区政协港澳台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曾在2006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就“畲族文化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撰写了《关于莲都区畲族文化调研报告》,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东西岩景区开发和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要求,我们就《关于加强莲都区畲族文化的建议》进行回访。本委员会通过水阁(街道)山根村“回访”;又乘第十五届“新桥竹柳”三月三畲族歌会在丽新乡上塘畈村举办之际,组织专委会委员和丽水籍返乡探亲台胞一起赴上塘畈村观赏歌会,并在期间作一些“回访”调研;同时,我们部分委员还利用参与撰写《碧湖古镇》的契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畲族文化的传承与现状。综上调研,现归纳如下:  

一、“回访”中有关畲族文化的现实状况  

1、畲族的传统文化“三礼”行将消失。所谓“三礼”:1、成人礼——做阳(即做聚头、传师学师);2、婚礼——婚嫁仪式;3、丧礼——做阴(殡葬仪式)等。畲族的“三礼”以及“上八日祭祖”、“新年唠歌”、“问凳卦”等等较有特色的民俗仪式活动,除了婚礼时少数畲族村落尚有“长夜对歌”等习俗外,大多已无传承。特别是被喻为最具畲族特色的“传师学师”(做阳),该仪式活动内含丰富,据传古时需延续三年才完成整套仪式,后压缩为七日七夜至三日三夜,原龙江乡(水阁)山根村蓝炳言等老人深谙此仪式,惜无承传,随着这些老人的逝世,畲族古沿的传统文化也相继殆尽。  

2、畲族的传统民间文化乏人承传。畲族历来善歌,如今在一些畲族村庄也有一些以中老年为主体的歌手,但真正会唱长篇历史歌如《高皇歌》、《封金山》、《长毛歌》等及故事歌《火烧天》、《钟良弼》、《白鹤度双》等等确是凤毛麟角。而能讲述畲族传说故事《高辛与龙王》、《三公主》、《插花娘娘》、《猎神》、《三月三吃乌饭》等的人也极少。部分畲族青少年已不会讲母语,会唱畲族山歌及懂得畲族民族特色民俗的人也已越来越少了。  

3、畲族文物流失严重。畲族中有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物,如古老的祖图、祖杖和祖担;蓝、雷、钟三大姓氏的《族谱》;做阳、做阴使用的“经书”(歌词与仪式程序)、龙角、铃刀、搭木、经印、占卦、响板、祭师服饰、祭祀仪式用品等;较古老的畲族“法衣”——红赤衫、乌蓝衫;男子“做阳”后所戴的“水古帽”,妇女所戴的“凤冠”,围裙、花鞋、单鼻和双耳草鞋,古时“行嫁”时穿着铜钱的草鞋,山歌手抄本、纺车、腰机布机、猎枪、弓弩、松明灯铁网、桐油灯盏、石捣臼及往昔农耕民俗的劳动工具与生活中所使用的铁、木、竹类用具等。在诸多畲族文物中,有些因年代较久远和保管不妥而损坏,有些因人为因素被占取拍卖,有些因不其隶属文物而遗弃,亦有认为是“四旧”而被烧毁,总之,流失情况极为严重。  

4、畲族传统文化缺乏弘扬与创新。为了弘扬畲族文化,带动畲族经济发展,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武义县柳城镇联手举办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畲族歌会”,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今年三月三( 4月8日 )在丽新乡上塘畈举行的“新桥竹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畲族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