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科技奖励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科技奖励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奖励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对荣获全县第七届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先进专利发明人,以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扬科技创新和争先创优精神,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迈上统计工作新台阶,提高全县经济运行质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下面,我就科技创新和统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科技工作成绩,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双争”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增加投入,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很好地发挥了科技在推进跨越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全县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被确定为“湖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技术示范县”。具体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居荆州县市区之首,另有5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近10亿元,约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0%,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产学研合作更加活跃。县委、县政府先后与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全县多家企业和单位也与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产业化基地2个、校企共建研究中心1个。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家;近3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92件,其中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是科技进步效益逐步发挥。塑料新材、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依靠技术创新,企业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新生源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加强新产品开发,成为亚洲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葡萄产业在设施栽培、品种改良、无公害栽培等方面,与省农科院、华农等院校联合攻关,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金秋葡萄科技园成为全省首批18个优势产业科技园之一。
这些成绩充分反映出,我县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为这些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传统产业、低技术产业比重偏高,工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科技需求不断增加与供给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够、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产出率不高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要转方式、调结构,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形势,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努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以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没有一批创新创造力强的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活力和后劲。目前,我县最大的“软肋”恰恰就是缺少科技型企业,已有的企业研发能力也还较弱。今后,要大力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主体。要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像凯乐、新生源、湖北车桥这样的龙头企业,要建成一流的研究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更多的技术瓶颈;索瑞电气、新裕农业等来势良好的高成长性企业,也要有自己的研究中心;葡萄、水产等优质资源深度开发也都要有研发机构作支撑。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县内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创造并使用技术专利,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二是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要紧密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和企业需求,强化与相关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合作。科技、经信等部门要主动出击,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要高度重视并利用好湖北创业投资大会、高校科技成果拍卖会等成果转化平台,组织和发动企业参与,谋求合作共赢。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断完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集中各类生产要素,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动力。结合我县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瞄准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性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
第二,要在培育人才队伍上实现新突破。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新技术的发明者,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目前,我县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人才结构,都处在较低层次,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一是要舍得花本钱引进领军人才。引进一个拔尖人才,往往能成就一个企业、带强一个产业。对我县具有地方优势的四大主导产业,要不惜血本引进优秀拔尖人才,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急需拔尖人才来引领。要通过引进优秀拔尖人才,促进优势产业竞争力在短期内有快速提升。要敢于打破常规,支持他们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拔尖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要给予重奖特奖。要通过努力,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我县几大产业都有一名领军人才、一个技术研发团队、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要眼光放长远培养青年人才。青年是未来和希望,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创精神的群体。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不拘一格选用年轻人才,不唯台阶、不唯资历,重能力、看贡献。以项目、课题、团队为载体,坚持市场配置和组织选拔相结合,吸引青年人才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生产一线聚集,使青年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是要利用好机制留住本地人才。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要以推动发展、深入一线、主动创新为原则,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使用、奖励、流动等办法,建立符合市场要求和人文关怀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之有效。要打破职称评聘、职级待遇等办法,不以发表论文来评判,而以生产成果来认定;不以工龄长短定职级,而以贡献大小给待遇。对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要有一流待遇,特殊人才特殊贡献要有特殊待遇,要让优秀人才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第三,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从我县科技发展的现状看,我们既存在高水平科技成果缺乏的问题,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要把加速成果转化作为科技支撑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形成与转化的市场机制。一是用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工业方面,要积极引进、运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县内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争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有重大突破,促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方面,要围绕我县优势农业产业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的12个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着力培植技术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培育特色品牌为抓手,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抓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三产业方面,要加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产业先进适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咨询、连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效益。二是用科技助
县长在全县科技奖励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3-01-16 22:21:45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964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