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长在2012年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3-01-14浏览:2437下载199次收藏

市长在2012年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这也是2013年我们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会议和全省建设“爱心水窖”解决饮水困难视频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全力推动“兴水强昭”战略深入实施。

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

2012年冬季以来,面对连续干旱的严峻形势,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抗大旱、保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变困难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提升抗御自然灾害和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水利投资规模实现新增长。2012年,全市共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水利建设争取资金、投资规模和增幅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二是骨干水源建设实现新跨越。全市在建中小型水源工程达到17件,其中中型水库9件、小一型水库8件;2012年新开工建设黑石罗、太华、松林3件中型水库和关村、发达等5件小一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9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完工验收,2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2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接近尾声。三是田间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昭阳、彝良、威信、鲁甸、巧家5个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和彝良、盐津、镇雄、威信4个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安装铺设管道710公里,建成渠道495.5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3万亩。昭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2年项目顺利开工,大关县永康小型灌区建设全面完成,干支渠防渗及配套建设扎实推进。四是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2011年9月以来,投入2.6亿元,解决了52.49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农村50万人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面开工;在山区、半山区建成各类“五小水利”工程3.1万件,其中小水窖2.2万件;马树河、冷水河、昭鲁河、大汶溪等中小河流治理进展良好;投入抗旱资金3亿元,解决了24万人次、8万余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有效缓解了46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成功处置了水富“8·6”洪涝和彝良“9·7”地震、“9·11”洪灾、“10·4”堰塞湖和“10·5”仙马水库山体滑坡等险情,顺利完成了灾害应急抢险和恢复供水任务。五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世行水保项目首期工程顺利收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水富2011年坡耕地治理工程全面结束,鲁甸2012年坡耕地和盐津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昭阳等7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全面启动。六是水务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黑石罗水库在全省第一家采用bt模式建设,缓解了当前市、县区财政配套压力,推进了工程建设进程,受到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好评。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13.3万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一年多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各项建设有了新的加强,全市水利状况有了新的改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亟需破解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供水需水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市仅有水库177座,总库容6.2亿立方米,年供水量仅5.46亿立方米,而全市年需水量达9.5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供水缺口必将逐年扩大。全市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仅为 36.1%,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2.9个和4.2个百分点。二是旱洪灾害连年持续发生。昭通“无灾不成年”,其中尤其以旱灾和洪灾最为常见,如2009年是冬春干旱,2010年是百年大旱,2011年是四季连旱,2012年是持续干旱,且每年都是先旱后洪、洪旱交错。旱洪灾害损失最严重的2012年,初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余亿元。三是资金配套压力不断加大。目前,我市在建、拟建水利工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投资之高、管理之重前所未有,已进入水利建设任务最艰巨的时期。由于市县两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尖锐,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渠道不宽,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存在较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四是项目前期工作依然滞后。一些县区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资金上投入不足、措施上落实不力等问题,致使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质量不高,给水利工程立项和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影响了全市水利建设均衡发展。五是水利管理问题仍然突出。虽然实施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但因农田水利设施面广、量大,仍然还有很多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明晰、责任不落实、投入无保障,离建管并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昭通要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增长三倍以上。作为农业大市,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的目标,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新时期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八大行动”之一。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1月27日召开了全市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我市未来5年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基础设施改善行动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如果解决不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就只能走传统、低效的老路。因此,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为培植农业优势产业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第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减灾增粮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总体投入不足,以农田和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靠天吃饭、受制于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研究减灾增收的治本之策,从根本上取得防灾减灾工作的主动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防灾减灾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对策,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减灾增收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务必抓紧、抓好、抓细、抓出成效,为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以及提供耕地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粮食保障等方面的需要,就必须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倒逼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市水利的基本现状。目前,全市还有 1.0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还有 107.4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还有32座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实践证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稳农的重要基础、重要手段和重要载体,是缓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各级各相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长在2012年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