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十八大谈我国农村空穴老人问题
结合十八大谈我国农村空穴老人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之际,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为响应十八大精神的号召,对十八大所提出人口老年化,和老年化的问题浅谈我国农村空穴老人问题思考,“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观点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十八大代表、中投公司兼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说,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威胁,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如果不采取措施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将会使中国过早失去赶超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失去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按照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成为老龄化社会。
2010年中国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少儿人口比重为16.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8.9%。
“在过去30多年中,人口的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丰富的人口红利。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抚养比下降趋势在2011年已经终结,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十八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x指出,中国的人口形势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新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农村的劳动力进驻城市,而家里的老年人就成了空穴老人,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空穴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穴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教育,改善家庭功能。
1、对农村社区“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行教育,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倡“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
2、积极进行社会养老教育,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
3、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虐老”等不良行为。
(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
1、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人员要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
2、提高农村空穴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
结合十八大谈我国农村空穴老人问题
本文2012-12-25 20:11:1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27135.html